您现在的位置:童秀网小学教育网小学科学小学科学教学案例《面包发霉了》课堂实录

《面包发霉了》课堂实录

04-03 18:58:44| http://www.ertong6.com |小学科学教学案例|人气:598
《面包发霉了》课堂实录小学科学教学案例,

一、观察发霉的面包

出示新鲜面包

师:面包时间放长了会怎么样?

生:会变质、发霉。

生:会变硬。

生:会霉变。

师:你有没有仔细看过发霉的面包?

生:没有。

生:我看过。

师:你看过的发霉的面包是怎么样的?

生:上面有小毛。

生:黑黑的。

生:硬硬的,像粉末一样的会掉下来。

师:会长毛、变色、变硬,想仔细看看发霉的面包吗?

生:想。

师:老师这里有一些发霉的面包,仔细看看发现了什么?

学生分小组肉眼观察发霉的面包,还不时地讨论,有的捂着鼻子,教师参与小组的观察活动。约3分钟后。

师:刚才我们分小组观察了发霉的面包,你发现了什么?

生:我发现有毛,而且有好几种颜色。

生:我用摸一摸这个绿颜色的,结果手也变颜色了。

师:真的吗?(故作惊讶)我也来摸摸,真的!我的手也变色了。你真会观察!

师:还有不一样的发现吗?

生:我发现杯子的边上有很多毛,这个面包一定有很多天了。

生:我用牙签戳一下面包,面包没有变硬,反而变得很软很软。

生:我闻到了一股酸酸的味道。

师:刚才我们用自己的方法观察了发霉的面包,用鼻子闻有一股酸酸的味道,上面有毛毛,还有许多种颜色。如果我想更进一步看清面包上的霉菌,你有什么方法?

生:用放大镜。

生:用显微镜。

师:放大镜和显微镜老师都给你准备好了。1号和2号小朋友先用放大镜看看面包上霉菌,看看有什么新发现?3号4号小朋友用显微镜看,等回儿交换。

师简单说明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后,学生分头行动,分别用放大镜和显微镜观察面包上的霉菌。大约8分钟后,学生整理器材准备汇报。

师:刚才你用放大镜观察时有什么新发现?

生:我看到的霉菌像头发丝一样。

生:霉菌上有一个个黑色的小点点。

生:我发现很多的丝都粘在一起。

师:观察得很仔细。显微镜下有什么新发现吗?

生:细细的,一点点的小黑点。

生:我发现的显微镜下有细微的东西在动。

生:里面有一根根的东西,这些一根根的东西有些透明。

生:我看到的显微镜下的霉菌一根根的、一点点的都有。

生:显微镜下的霉菌像墨汁倒出一样。

师:黑黑的是颜色,一根根的、一点点的是指的霉菌的样子。

出示霉菌孢子囊和菌丝的投影图片,

师:我们看到的一根根的像头发丝一样的是霉菌的菌丝,一点点小黑点是霉菌的孢子囊。这是我们用高倍显微镜看到的面包上的霉菌,我们刚才看到的显微镜下的霉菌,是老师挑了一点霉在玻璃片上,然后放到显微镜下看的是躺到的。看了面包上的霉菌,你还在别的地方看到过霉菌吗?

生:我在扔掉的橘子皮上看到过霉菌。

生:烂掉的桃子上也会长霉。

生:我看过有些木头上也会长霉菌。

生:喝不完的饮料时间放长了也会长霉菌

师:饮料上的霉菌是什么样子的?

生:黑色的一点点的。

生:我家里的碗上我也看到过霉菌。

二、设计与实验

师:刚才我们同学说到的物品,有水果、饮料、面包,说明食物上会长霉菌,木头是植物,植物上会长霉菌,碗,一些物品上也会长霉菌。刚才有同学说他发现烂掉的桃子上也会长霉,我想知道,那个烂掉的桃子放在什么地方的?

生:放在家里的。

师:如果我把这个桃子长时间放在阳光下,会长霉吗?

生:应该不会吧。

师:阳光下跟室内,有什么不一样?

生:室内冷一些,阳光下热一些。

师:说明什么不一样?

生:温度。

师板书:温度

师:室内和阳光下除了温度不一样,还有别的不一样吗?

生:我觉得家里面有些潮湿,湿度不一样。

师:湿度不一样,就是说空气中含有的水分不一样。

师板书:水分

生:阳光的紫外线能杀死霉菌。

师:阳光下的光线有较强的紫外线,说明室内跟室外还有什么不一样?

生:光线不一样。

师板书:光线

师:  你认为霉菌生长的快慢跟哪些因素有关系?

生:霉菌如果生长在阴暗潮湿处,生长得就快一些。

师:阴暗潮湿的环境就是有不一样的水分、温度和光线,你怎么来证明你的猜测?如果我要研究水分影响霉菌生长的快慢,我怎么来设计实验?

生:我好办法。用两杯水,把一块好的面包放在水里,把那块发霉的面包也放在水里。

师:我知道了,你说的这个实验需要哪些材料?

生:面包。

师:面包袁老师给大家准备好了。(出示一小块面包)这是两块烘干的没有水分的面包,大小一样,都是从同一块上切下来的。面包有了还需要什么?

生:水。

师出示水。

师:怎么做?

生:用滴管把水滴在一块面包。

师操作用滴管滴水。

生:另一块面包不要滴水。

师:然后怎么做?

生:一块放在阳光下,一块放在室内。

生:那不行,那不平衡了。

师:什么叫不平衡?

生:条件不平衡了。一个在室内,另一个在室外温度不一样了。

师:如果遇上雨天,这块干燥的面包会受潮吗?

生:会。

师:另一块加水的面包滴的水会蒸发吗?

生:会。

师:那怎么办呢?

生:给他们密封。

师:怎么密封?

生:用保险膜。

师:老师这里也有,保险袋可以吗?(出示保险袋)怎么做?谁来试试看?

生操作用保险袋包装面包。

师: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

生:防止水分跑出去。

师:然后怎么做?我们要研究水分对霉菌生长的影响,其他的条件要一样吗?

生:要一样。

师:我们怎么做能做到温度、光线一样?

生:放在一起。

师:一个实验我们做完了,温度这个实验我们怎么设计?

生:用两块面包,一块放在室内,一块放在室外。

师:要包起来吗?

生:要包起来。

生:那还是不行,室内跟室外光线不一样。

师:是啊,我要研究温度,其他的条件都应该一样啊。怎么做到光线一样?

生:用一块黑不包起来。

师:老师这里有个盒子,用盒子行吗?

师:一块放在盒子里。那另一块呢?找一个温度跟这里不一样的地方?

生:放冰箱里。

各小组选择实验,温度、水分或者光线,师板书各小组选择的实验,分组从桌子抽屉里取出实验用的材料,讨论好设计方案,确定材料谁带回家,面包发霉有谁记录后,各小组带着设计表格和材料离开了教室。

 

附面包发霉的记录表:

哪块面包上的霉菌生长得快

        (        )组    组长                

材   料             

 

预   测

            的面包上的霉菌生长得快。

实验过程

 

观察后的

发现

时间

霉菌的生长情况(可以用文字也可以画图)

(        )的面包

(        )的面包

月 日

 

 

月 日

 

 

月 日

 

 

月 日

 

 

月 日

 

 

月 日

 

 

 

 

 

 

 

 

 

 

《面包发霉了》一课,我前后一共上了9次,以上课堂实录是在本校一个四年级班试教时的课堂实录。整个过程,自己听了以后的感觉总不是很满意,后半部分,问题的衔接到设计实验这个环节上,有些超出学生的基础水平,可以这么说,虽然总共上了9次,但如今没有自己满意的一堂课。以下是我有代表性的几次试教的反思,其中最令我震撼,值得反思的是缙云的那一堂课。

 

●诸暨市东和乡小的反思一:(3月27日)

1、材料怎么发放?放大镜可以事先放在桌子上。用放大镜看和肉眼看可以同时进行。

2、砍掉一些多余的话,让自己的课堂更紧凑。

3、显微镜是学生自己调,还是事先调好?

4、对没有上过科学课的班级,这样的课该怎么上?很显然,我对学生的基础了解不够。设计教学思路的时候,只考虑教材和设计的环节,而忽视了学生的认识基础,能力水平,忘了从学生的角度思考,关于霉学生最想了解的是什么?他最希望怎么做?

●诸暨市暨阳小学的试教:(4月20日)

1、课后观察、记录的任务要交代清楚,如材料谁带回家、怎么带,怎样观察,由谁负责记录。

2、观察活动与设计活动上的相互衔接应该有某种逻辑关系,如观察由肉眼——放大镜——显微镜,是肉眼无法观察想到用放大镜,放大镜还是不能解决,于是想到用显微镜。

3、观察与设计活动时间上的分配,一半跟一半应该是合理的。

4、形象不好,走动太多,讲话的时候少走动。

5、表扬要慎重,不能太大。

6、后面的设计活动应该在前面的观察活动中产生的疑问引发。

7、给小组和组内同学编号可以放在课前,节省课内的时间。

8、观察记录表还要细化,有具体的日期和观察记录的内容。

9、设计光线对霉菌生长的影响的实验还需要周到。

10、霉到底是什么?霉菌是什么?霉菌的种类?相关知识要熟悉。

●缙云之行的反思(4月26日)

    五天的缙云之行,有一些遗憾,但更多的是收获。半节精彩的课,半节发霉的课留给我的,更多的思考和反思。

反思一:熟悉班级,熟悉学生,除了相互认识,拉进距离,我们还应该做什么?

学生的认知基础、能力水平千差万别,地区之间有差异,不同的学校,不同的班级,不同的教学环境有差异,而且我们不能忽略这些差异,更不能逃避这些差异。

做法一:

     上一节,同样认知要求、能力基础的其他内容课,了解学生的认知基础、能力水平和科学素养。如《面包发霉了》一课,需要学生有一定的观察基础,一定的设计实验的能力。了解学生的观察基础,我可以用另外的跟本堂课无关的观察对象,如橘子、叶子、水等让学生观察了解学生的观察基础,洞察学生的原有基础。设计实验的能力,我也可以设计其他的设计,去感知我将要面对的这批孩子能力水平。

做法二:

     听一节这批孩子的科学课,从孩子的反应和表现中了解这批孩子的认知基础、能力水平,洞察这批孩子原有的科学素养。

所以喻老师在熟悉班级前善意的提醒“要把学生摸透了”不无道理,只是我没有很好的领会和理解这句话的意思。

反思二:陌生的班级,陌生的学生,原来的教学设计,如何接轨?

 陌生的班级,陌生的学生,原来的教学设计,如何接轨?是学生适应老师,适应原来的教学设计?还是老师修改自己的教学设计适应学生?答案当然是后者,世界上没有教不会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

具体做法:

一、调整教学活动设计的容量,孩子能力水平高于原来的设计,可以增加相关的活动容量。反之,就减少相关的活动容量。

二、调整问题的设计难度,过高了,把问题切碎,简单化;过低了,把问题综合,或者换一种提问的方式。

     现在的教学就象量体裁衣,有什么样的学生,我们需要什么样设计。章鼎儿老师在活动结束后的精彩点评,值得我们思考“学生需要我们帮助指导的什么?学生的发展需要什么?需要教师哪些帮助?”面对一双双苛求知识的眼光,他们来到这个课堂,希望我们老师带给他们是什么?脑子转个弯吧,从更多的、考虑教师自己转到我们的孩子需要什么,他们来到课堂是怀着一种期待,一种渴求。他们在期待什么?他们在渴求什么?我们又该做什么?

  反思三:如何把握学生课堂上的生成性问题?

     《面包发霉了》很显然学生对物体的发霉现象,仅仅局限于垃圾堆里的发霉现象。这个时候,教师也只局限于垃圾堆吗?教师的教学机智,应变能力,课堂的调控能力在这里得到了很好的展现,是顺着学生的思路走下去,还是明确自己的教学目标,换个问题,打开学生的思路,把学生的偏离的思路拉回来。面对课堂上错综复杂的问题,教师心里应该有一个清晰的思路和明确的目标。孩子走偏了,教师适当引导引回“正路”;孩子走快了,加快步子,跟上孩子的节奏;孩子走慢了,等等孩子;课堂好比是个弹性球,节奏可快可慢,内容的延伸可宽可窄,但是有一点,就是教师心里应该有一个清晰的目标和思路。

反思四:科学教师的形象

     每个人都自己的个性、性格,这种个性和性格影响着自己的个人教学风格,造就了每位教师自己不同的教学形象。但是在这些不同的教学形象后面,却有着科学教师的共性形象。课堂毕竟是课堂,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个善于模仿、甚至把老师当作偶像的、活生生的可塑性很强的孩子。在这样一批孩子面前,我们应该以怎样的形象出现在孩子面前。在营造宽松轻松的课堂氛围的同时,我们不能忽略其他的一些细节问题。

关键字:小学科学教学案例,三年级科学教学案例,科学课教学案例   

《面包发霉了》课堂实录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