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童秀网小学教育网教学论文小学语文教学论文培养小学生阅读能力的探索和思考

培养小学生阅读能力的探索和思考

04-08 14:06:33| http://www.ertong6.com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人气:382
培养小学生阅读能力的探索和思考小学语文教学论文,——小班化教学心得体会
     语文能力包括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阅读能力是基础,没有一定的阅读能力、没有一定量的阅读积累就不可能有很好的的表达能力,语文能力也无从形成。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它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在新的形式下,如何把握新的阅读教学方法,成为我们小学语文教师所面临的新课题。只有在阅读教学过程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突出教师的主导作用,才能搞好新时期的阅读教学。
   一、“读”的重要性不可言喻
  语文,姓“语”,名“文”,字“读”。“读”与语文的关系之密切,众目可视。上溯到古老的私塾年代,私塾老先生摇头晃脑的读书姿势,历久弥新。“熟读成诵”“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是那一时代教育的基本模式,“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诗”成了一代学子的不懈追求。时代变迁,但读的地位始终不变。“以读代讲”“以读代练”“以读为本”等呼声日渐高涨。《语文新课程标准》在各学段的阅读目标中,将“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定为第一目标;语文教科书将“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定为课后“思考练习”的第一要求;课堂评价将“读的质与量”定为衡量的第一标准;语文考试将“读”定为检测的第一尺度。由此可见,“读”的重要性不可言喻。
(一)            预习中的“读”
  现在我们班在做的预习作业分为常规预习和特色预习。常规预习包括1、读文2、认字3、说、写生字4、质疑。特色预习:例如《我是什么》1、收集有关“水”的谜语 2、思考“水是生命的源泉。”这句话你是怎么理解的? 3、结合生活经验,举例说说水的作用和危害。水能(             ),水能(           ),水还能(             )。
   对于常规预习作业,我要求学生在学校完成。原因有:1、常规预习中有对读的要求,在学校完成,对于那些想走捷径的,不读课文就做作业的孩子能起到一个督促监督的作用。2、预习作业中出现的错误率比较高的字和笔画,老师心中有数,第二天课堂上重点强调,引起学生的注意。3、学生的质疑问难,教师可以提前收集准备,挑选有研究价值的问题,共同探讨,提高课堂的效率。
预习中把“读文”放在第一位,突出了它的重要性。字音读不准,句子读不通,怎么可能理解课文,怎么进行有感情地朗读?就更谈不上提高阅读能力了。所以读文是一切的基础。这也是为什么我们老师上公开课前,反复要求学生把课文读通、读顺、甚至是滚瓜烂熟的原因了。
那么预习中的读有哪些要求呢?1、在读文前先标好自然段,并将书本下面注音的字的拼音抄到课文中去。2、拿起课本,认认真真看书朗读。有的时候课文篇幅短小,一篇文章只有几句话。低年级小学生记忆力很强,他们可能在你布置预习以前,他就已经会背诵了,但是,由于没有认真读书,课文里的字却不一定都认识,这样读书,好比“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所以一定要养成认认真真看书朗读的习惯。3、大声读第一遍,读完后在刚才添字、漏字、重复、读错、停顿、打疙瘩的地方做个记号。4、用同样的方法读第二遍。5、第三遍要求默读。梳理前2遍读的不够好的句子,把他们挑出来,再默读一次,直到没有错误为止。6、当第三遍读完后告诉自己,我还有最后一次机会了,然后开始第4遍的放声朗读,注意停顿,试着带上感情。错误率不超过2处,方可进行第2项预习作业。
     这样的读有具体的目标,学生有具体的任务,可操作性强。从一下开始我就用这个方法预习,现在孩子们的朗读水平提高很快,上新课前,大多数学生都能将课文读得十分通顺,十分流利,有的学生还能读出自己的感情。这对学生进一步学习课文内容大有帮助,同时也大大提高了课堂的效率。

   
(二)            阅读教学中的“读”
   “读”是阅读教学永恒的主题,“以读为本”是阅读教学的基本理念,“书声朗朗”是阅读教学的主要特征。无论语文教学改到什么程度,都不会放弃读,阅读教学第一是读,第二是读,第三还是读。
1、  了解不同朗读形式的特点和效果
语文教育家钱梦龙先生曾经说过,孙悟空有七十二变,读的方式也有七十二种。按音量大小划分,有默读、轻声读、朗读等;按速度的快慢分,有浏览、略读、精读等;按参与面划分有个体读、小组读、齐读等;按思维运动划分有自由读、带着问题读、悟读等;按表现形式划分有分角色读、表演读等;此外还有教师的范读、带读、领读、引读等。读的方式如此之多,许多教师茫然不知所措:一堂课中到底要用到集中读书方式?是否形式多好?这样的读书方式有效吗?
我们时常看到一些教师不了解不同朗读形式的特点和具有的不同的效果,随意地采用朗读形式,从而导致读的效果十分不理想。例如,有的教师这样要求学生:“齐读课文,思考2个问题......”显然,这“齐读课文”的方式与“思考问题的目的发生了冲突。”齐读课文是全体学生发声朗读,在这种情形下,学生是无法静心思考问题的。再如,在一些课上,学生还未开读,教师就有声有色地范读,而且是一读到底,这是很不可取的。指导学生感情朗读,教师没有让学生自己去读去悟,而是动用专业播音员录制的朗读录音,以规范约束个性。“想怎么读就怎么读”“用你最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的确是一种张扬个性的读书方法,但学生还没有掌握几种读书方法,就一味地放任自流,漫无目的地跟着感觉走,这样的读书效果值得怀疑。
面对“乱花渐欲迷人眼”的读书方式,需要我们擦亮眼睛,拨开迷雾,将读的内涵看个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真真切切。例如
朗读——有助于学生感受文本,增强记忆,规范语言,发展智力,训练表达,易于背诵;
默读——有利于学生揣摩文字,近距离接触文本,适应不同的阅读目的,便于养成读书习惯,培养正确的阅读态度;
齐读——具有相互暗示、提醒和激励作用,对提高记忆一定的好处;
指名读——能够准确表现个别同学朗读的质量和对文本理解的程度,适宜于检查性、示范性、比较性的教学目的;
分角色读——有利于学生对 课文内容的深刻理解,更好地体现人物个性特征,适宜对话式的文本;
浏览——可以很快地把握全文思路,了解文章的大概内容,但只适宜比较浅显的文本,或较低的教学要求;
自由读——有利于学生一边读一边思考,给有不同阅读特点的学生提供独立的阅读空间,便于教师指导;
范读——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感知、理解、欣赏课文,并为学生朗读课文示范,具有目的性,诱导性和示范性的作用。
读书的目的决定方式,方式为目的服务。所以,我们应该根据教学的

www.ertong6.com 目的采用适合的读书方式,提高阅读的效率。

2、  重视阅读中感情朗读的指导
“有感情的朗读”是课文需要达成的重要教学目标,也是学生亲近文本、感受文本情感、获得语感体验的重要手段。叶老曾经强调读书要 “多比较”、“多归纳”、“多揣摩”、“多体会”,要让学生自己去主动感知、领悟、体味语言文字的内涵。我们在实践中也发现一些平时喜欢读课文,会读课文,擅长读课文的同学,他们的阅读能力就相对要强一些。因此,我们在课堂上要少讲,多引导,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让他们多次阅读。这里的多读并不是随意地读,而是在教师引导下的多读,读出情感。下面我就重点讲讲阅读教学中感情朗读的指导。
①  运用范读,引导学生感情朗读
   要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教师的范读十分重要。对于低年级学生,读书还处于初步学习阶段,他们面对的是陌生的课文,对一些生字新词及长句子,要流利地读出来有一定的困难,更谈不上有感情地朗读了。这就需要教师本身研究朗读,朗读好课文,随着教师的范读,课文中那深邃的思想、高尚的情操、美好的向往,就会像吸水一样同时流入学生的心田,诱发学生情感的波澜。例如《小小竹排画中游》,先用轻松的预期,节奏较慢的语调读“小竹排,顺水流”,将学生带入诗的意境;接着欢快地读“鸟儿唱,鱼儿游”,用声音渲染快乐的气氛;读“两岸树木密,禾苗绿油油”则用欣喜的语调诱发学生对景物的喜爱之情;最后充满激情地高声朗读“江南鱼米乡,小小竹排画中游”,将学生的情绪推向高潮。教师的范读,以声传声,以情激情,引发学生情感上的共鸣,教师的朗读示范作用发挥得越好,学生的朗读水平就提高得越快。
②运用比较、揣摩,引导学生感情朗读
语言文字是表情达意的符号,是传递情和意的一种符号载体。课文里有许多描写得很由美的词句,这些关键词句这是作者需要表达的情和意。但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他们还没有形成一种对语言的感受能力,朗读课文只能读出字音,没有能感知、领悟语言文字中所传递的情意。所以,教师务必要培养学生的语感。比较、揣摩富有表现力的词语,这是培养语感准确性最常见的方法。通过对语言文字进行增补、删除、替代、变序等方法,采用比比读读想想讲讲等形式,使学生感受到语言的精炼、具体、细腻、形象,学会准确地运用语言表达思想。如《菜园里》有一句“黄瓜身穿绿衣裳,茄子高高打灯笼,萝卜地下捉迷藏。”为了让学生体会“穿、打、捉”所描绘出来的菜园风光的勃勃生机,体会菜园里美丽的色彩,我采用对比出示句子“绿色的黄瓜,紫色的茄子,红色的萝卜。”让学生通过朗读比较,学生感受到书上的句子不但写出了黄瓜、茄子萝卜的颜色,更主要的是把他们当作人来写,分别用上了“穿、打、捉”等动词。这时,我让学生做动作表示,我说这里不仅写出了颜色样子,还写出了植物的生命,就是菜园的勃勃生机。请大家读出美,读出勃勃生机。于是学生马上就能入情入境地朗读。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细细品味佳句,感受文章所要传递的思想感情,经过长期的训练,语感就会油然而生。
③  联系生活,引导学生感情朗读
训练学生朗读能力,还应引导学生把对生活的观察、体验同对语言的研究结合起来,而不是但从语言文字去研究,应该以丰富的生活经验为基础去研究表现生活的语言,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应该把生活经验联系到语言文字上,单靠翻查字典,就得不到什么深切的语感,唯有从生活方面去体验,把生活所得的一点一滴积聚起来,积聚越多,了解就越深刻。例如《乌鸦喝水》“瓶子里得水渐渐升高,乌鸦喝着水了。”学生朗读这句话是都能体会到水升高,乌鸦喝着水了,却没有读出乌鸦那喝着水之后兴奋、激动的语气。这时,我就引导学生想象,炎热的夏天,上完体育课,你们有没有感到过又累又渴?那时你们的心情是怎样的?当你们好不容易会教室终于喝到水了,你们的心情是怎样的?这时学生纷纷说出自己平时的感受,课堂顿时沸腾起来。是啊,当涉及学生生活实际时,激动、高兴的语气和表情便水到渠成了。因此,我们教师要在引导上多下工夫,引导学生多观察、体验和积累生活经验,在朗读中多引导学生联系生活,这样,学生才能在阅读中见文生义,见义生情,即使课文中写的人或事离自己的生活较远,学生也可以借助生活经历中类似的感情经验去感受,读出感情。
④发挥想象,引导学生感情朗读
朗读是一个把无声语言转化为有声语言的过程。这个过程充满着想象,充满着不可言喻的情感体验。对文字的理解,对思想的发掘,在很大程度上需要凭借这个过程来实现。课文《浪花》描写浪花的美丽、可爱、顽皮。主要体现在文中“浪花看见了,迈着轻轻的步子走来,悄悄地瘙痒了我的小脚丫。笑得我眼泪都流出来了,它才哗哗地笑着跑回家。”学生知道这句话写出了浪花的美丽、可爱和顽皮,却读不出感情。于是让学生闭上眼睛想象,边听边想,你们好像看到了什么?学生说:“我看到浪花在跟小朋友捉迷藏;我看到浪花在开心地跟小朋友玩耍......学生学着边读边在脑子里想象,这样,学生在情不自禁中把浪花美丽、可爱、顽皮读出来了。
    ⑤加提示语,引导学生感情朗读
    有的时候学生朗读不到位,不一定是学生读不出那样的情感,而是这句话的语气他拿捏不准。例如《蓝色的树叶》,林园园的4次理由,书本上除了第一个理由用到了“吞吞吐吐”外,其余的都只是“林园园说......”如果这时候教师能引导学生在朗读前,想一想,她说这四个理由的时候,会用怎样的语气,请你试着给后面的三句话加上提示语。,相信在提示语的帮助下,学生一定能读得比前面好。林园园(吞吞吐吐)地说:“我还没画完呢。”
林园园(不乐意)地说:“我怕你把笔尖弄断了。”林园园(严肃)地说:“你要注意,不要削,画的时候,不要用力,不要画得太多。林园园(不耐烦)地说:还要画小草?”
⑥利用节奏,引导学生感情朗读。
 有的识字课文没有句子,只有十几个词语。如果只是反反复复地读词,缺乏一定的变化,学生很有可能会感到疲劳,没有兴趣,读起来像小和尚念经。这时,我们可以利用一定的节奏变化,注意词语结构的特点,读出韵律美。例如《识字2》,我想让学生竖着读,用“嗒、嗒、嗒”这样的节奏。再让学生横着读,在读完一行后,拍3下手,体现节奏感。最后用“嗒、嗒嗒”
这样的节奏读,引导学生感悟动词的准确运用,为后面的以及词语结构的特点,为后面的练习,做下铺垫。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必须充分运用朗读这个手段,千万不要认为将课堂宝贵的时间用在朗读上是一种浪费,殊不知,在你进行了朗读指导以后,学生的收获远远大于你的满堂灌,学生的能力在朗读中得到提升。
3、多渠道点拨阅读教学中的难点。
在阅读过程中,教师也不能撒手不管,应该在学生难懂的地方或是文章最关键的地方,进行必要的点拨。如果教师不在这个时候指导一下,学生就会感到困难,不能很好的理解课文内容甚至会产生厌读情绪,效果会适得其反。教师在这个时候进行指导,就是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引导学生,使学生提高学习的兴趣。
①        补充扩展,突破难

www.ertong6.com 点。例如《窗前的气球》《欢庆》
②        联系生活,突破难点。例如《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③        反复引读,突破难点。例如《我要的是葫芦》
④        质疑问难,突破难点。例如《风娃娃》
⑤        模仿人物语言,突破难点。例如《小柳树和小枣树》
⑥        创作短诗,突破难点。例如《秋田的图画》
4、  尝试阅读教学目标的多元化
 现在的阅读教学,大多注重对文本的理解,常常把课文作为学习的对象,教与学的目的就在于领会“这一篇”课文。而把课文作为学习课程内容的媒介、途径或手段之一,借助课文来学习相对外在于这一特定课文的技能、方法、策略等的教学则显得比较少。对课文的不同处理,暗含着对课文功能的不同认识,尝试着把课文作为达成目标的一种凭借,一份材料。例如《难忘的一天》●抓住描写人物心情的词语:见到邓爷爷前(我又紧张又激动,心怦怦地跳个不停);见到邓爷爷(紧张的心情一下子就平静下来);离开展览馆(兴奋、天仿佛格外蓝,阳光仿佛更加灿烂)●学习描写心情的词语,想想这些词语,今后我们可以用在哪些地方?●片段(一)考试前(我又紧张又激动,心怦怦地跳个不停)为什么紧张?又为什么激动?;考试时(老师说了些什么?我紧张的心情一下子就平静下来);考试结束(当我得知我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拿着满分的试卷走在回家的路上,(兴奋、天仿佛格外蓝,阳光仿佛更加灿烂)。●片段(二)比赛前(紧张:千万别掉棒,激动:我代表班级参加比赛);比赛时(老师让我们做深呼吸,紧张的心情一下子就平静下来);比赛结束(拿到第一名,兴奋不已。)●积累这些描写心情变化的词语和句子,尝试练笔一篇。将一篇例文变成2篇课外的小练笔,表现出的目标意识则更丰富,更多元化。这对我们今后如何实践“用教材教”带来了一些新的思考。

     (三)、阅读练习中的“读”   
   阅读部分是学生的一个难点。现在学生存在的问题是:(1)还没看文章就急着先做题,阅读习惯不好。(2)题目看一半就开始做,甚至没看题目凭直觉做。(3)还有的学生已经理解题意,答案就在心中,但表述起来就完全不是那么一回事了,因为他的语言组织能力太差,无法将他心中所想有效、准确的表达出来。我们发现一些平时课外阅读丰富,善于表达,喜欢读课文的同学,他们的阅读能力就相对要强一些。于是接触到阅读题,我就手把手的教,着重教方法,不急着拿笔,把“读”放在首位,力求在自创的“阅读三法”中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用阅读三法做阅读题。第一遍读:什么杂念都没有,就抱着好奇心去看看文章究竟写了什么?争取把文章读正确读通顺。第二遍读:先读文章后面的题目,带着这些问题再读文章。这遍读是边读边想。一些简单的问题脑海里其实已经有答案了。第三遍读是跳跃读。在第二遍的基础上,有的问题已经知道答案在第几自然段里了。于是就可以把这一自然段单独挑出来,仔细读,在不影响做题的基础上,适当的做点记号。阅读三法,适合课外阅读题和初次接触阅读题时所做的训练。刚开始花费的时间可能比较多,但我们不能嫌麻烦,要坚持做,日子久了,会发现学生的理解能力强了,做题的正确率提高了,读文章的速度也越来越快。
在指导中要注意先扶后放。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发展要经历一个从低到高的过程,需要教师给以指导阅读方法,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引导他们进入阅读的“大门”。训练阅读能力的最终目标是使其成为独立的高效率读者,但这并不能一挥而就。在训练开始之际,教师应当通过示范、提醒、启发等方式“扶”他们一把;随着学生对基本方法的掌握及阅读水平的提高,教师则应该减少帮助与干预,慢慢放手。
 
     
 

二、拓宽学生的阅读面
教师积极引导学生不但要很好地阅读课内材料,还要积极参加课外阅读,增加阅读读量,因为课堂阅读教学选用的课文内容毕竟是有限的,要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就不能忽视课外阅读。
首先,要让学生对阅读产生兴趣。调查发现,阅读能力发展好的小学生多数对阅读有着浓厚的兴趣,乐于读书;而阅读能力差的小学生常常说他们讨厌读书,觉得没意思。可见,对阅读的兴趣直接影响着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发展。想方设法诱发、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是训练小学生阅读能力的第一要义。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喜欢看插图多、字数少、故事情节简单的书,人总是喜欢听好话,小学生也是如此。多鼓励小学生阅读,及时肯定小学生阅读的进步,在一定范围内允许孩子自由选择阅读材料,避免高压手段强制孩子,才能使孩子保持阅读兴趣,带着渴求去阅读。另外,教师应起到带头作用,多阅读一些儿童书籍,并推荐给他们。如杨红樱写的书,非常适合孩子们看,我就大肆渲扬文章中的精彩片段,吊起学生的胃口,不由得他们不看。当学生能从阅读中不单体验到解决自己疑惑的快乐,还可以体验到生活和情感的百般滋味时,阅读习惯的培养就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这时学生面对我们为他们提供的有益的课外阅读作品时,他们将不需要理由,不需要督促,自然会沉浸其中。。当阅读的动力,从单一的好奇心发展到多样化的需要时,阅读的内容就开始丰富;当阅读开始由无的放矢走向目标明确时,阅读就开始成为一种习惯,成为了一种提升文化素养的能力。

其次,培养小学生阅读能力要由易到难。小学生只有在尝到成功的喜悦,从阅读中找到了乐趣才会乐读、善读。如果一开始啃他啃不动的“硬骨头”,那么他们只会畏惧、逃避阅读。所以,根据孩子的实际水平,选择恰当材料,由易到难是极重要的。在体裁上,小学生阅读材料应以记叙文为主,简单的说明文、论说文为辅,意义明了、琅琅上中的古诗、儿童诗歌也可以。在文体上,童话、传奇、民间小故事也是为小学生喜欢的。另外也可以让孩子看报纸上的短新闻。
    第三,要先看单篇短章,后读成本书。有时家长抱怨孩子读书没有常性,一本书读了个开头就搁下。其实,让小学生硬着头皮攻读“大部头”原本就是不恰当的。“大部头”中信息量大,其中关系错综复杂,要求读者有较好的记忆力和连贯能力,否则读到后头忘前头,始终一团乱麻。而小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刚刚发展,即便坚持读完“大部头”,也免不了糊里糊涂,不知所云。所以,应让小学生读单篇短章,再视具体情况指导小学生读简本或“大部头”中某些章节。
    第四,要先精读后略读。精读侧重于阅读理解、领悟与分析;略读侧重于快速地捕捉某些信息。精读与略读都是小学生最终应掌握的阅读方法。不

www.ertong6.com 过,由于小学生阅读能力有待发展,而且其任务侧重于获得坚实基础。所以精读的训练在先。精读训练基本过关,才可以进行略读训练。否则容易导致小学生一味追求高速度而影响理解与知识掌握。
    最后,要做好家长的工作。小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确实需要在大量的阅读实践中完成的。但相当一部分家长倾向于孩子读好课本、读好老师发的阅读材料就行了,反对孩子读小说、杂志等“闲书”,认为这是不务正业。殊不知许多“闲书”并不“闲”,而是开阔小学生视野,锻炼小学生思维,提高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很好“课本”。如果对孩子看“闲书”的举动一味地管、卡、压,无异于扼杀孩子的阅读兴趣,抑制孩子阅读能力的增长。
    总之,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并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完成的,但阅读能力的提高一定要多练,只要是思想健康、文句通顺的材料,就可以让孩子依自己的喜好广泛地阅读。读得多了,孩子的头脑不段受新奇事物刺激,不断自觉联想、思考,对知识的感受性就会一步步提高,智力发展就能够得到促进。  

关键字:小学语文教学论文,小学语文教学论文集,小学语文教学论文网,语文教学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