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童秀网小学教育网小学数学小学数学教学反思五年级上册《可能性》教学反思

五年级上册《可能性》教学反思

11-30 14:08:10| http://www.ertong6.com |小学数学教学反思|人气:665
五年级上册《可能性》教学反思小学数学教学反思,

经过两周的酝酿和准备,我试上了《可能性》第一课时。做得比较成功的方面有:

1、教学设计的几个环节设计合理,时间分配适当。

2、课堂上做到了以学生为主体,给时间学生思考、操作、讨论,学生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

同时这节课也暴露出很多的问题:

我上完课后,我对这节课最不满意的一部分,就是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引导学生弄懂游戏公平性的数学含义这一重点环节。这节课,我引领学生理解“公平”、“等可能性”分了3步走:第一步,出示主题图,猜测游戏是否公平。在这一环节,所有的同学都说公平。他们凭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三年级打下的基础,通过简单的推理,可以得出:硬币只有两个面,抛一次硬币,会出现两种可能,一种是正面朝上,另一种是反面朝上,所以游戏公平。而这个结论只是停留在表层,在这里大多数学生把“公平”理解为绝对的公平。为了让学生这正地理解“公平”的数学含义,第二步设计了抛硬币的环节。在课堂上我把学生分成9组,每组抛10次,并记录在表格中。围绕着抛硬币作了三个层次的讨论:第一,结合自己组里抛10次的结果,再来说说,公平吗?第二,引导学生观察在9个组中,大多数组的实验结果相同,正面朝上和反面朝上的次数都非常接近。现在你认为公平吗?第三,把9个小组的实验结果累加起来,发现,实验次数越多,正面朝上和反面朝上的次数会越来越接近。第三步,出示众多数学家们做过实验的结果,让学生深切感悟到实验次数越多,正面朝上和反面朝上的次数会越来越接近。

在课堂上我按照三步走的路线走得好辛苦。我高估了学生的水平,我原本以为,在小组抛完硬币后,面对并非是“5:5”的结果,会有几个同学认为是公平的,并能简单地说出自己的理由。可是实际上课时,形成一边倒的现象,一做玩实验,同学都说不公平,即使,认为公平的同学,也说不出半点有价值的理由。纠结了好久,面对学生实在是讨论不出来的现状,我只有增加了一个摸球的环节,两个球,一个红一个蓝,“如果,按照大家的理解的公平,第一次摸出的是红球,第二次就一定要摸出蓝球,你能保证第二次摸出的一定是蓝球吗?”接下来,引导学生观察9个小组实验中有6个小组的实验结果都说明正面朝上和反面朝上的次数都很接近,累计9个组的实验结果等环节都是老师牵着学生的鼻子走。

反思这一教学环节,导致这样的结果,也并非全是学生的原因,学生在课堂上还是提供了很好的教学资源的,只是我在课堂上的引导还不够。例如:有一名学生说道:“我认为不公平。因为我们组做了10次实验,正面朝上的情况只出现了2次,正面朝上和反面朝上的次数相差太多了。”其实老师这时就可以接着学生的话来引导“恩,有道理,相差的太多了”(把“太”字加重语气)“你再看看,每个组的实验都象你们组那样相差很多吗?”再如,有个学生说道:“象抛10次,出现5次正面朝上,5次反面朝上,不可能。”这时,老师可以组织学生讨论:“真的不可能吗?”让学生明白,是有可能的,只不过很难,可能性很小。接着应该设计一次,如果再抛一次,再抛许多次会有什么结果的猜测。根据猜测,教师再让学生把9个小组的实验结果相加,出示数学家实验结果,让学生体会“公平性”。

此外,有些细节方面的问题处理得不够细致。

1、抛硬币的方法,没有跟学生交代,导致学生再讨论是否公平时,对抛硬币时是否有作弊感到怀疑。

2、实验前没有交代哪是硬币的正面,哪是反面。

3、数学家们抛硬币的次数比较多,学生对四位数、五位数数据的分析能力有限,对于它们之间的差距,大小感受不是很直观,如果再表格的后面再设计一栏相差的值,学生观察起来就方便多了。

4、我在引导过程中,自对实验的结果存在极端的理解,对10次实验结果,让学生判断公平性时,只给了两种选择,要么“公平”,要么“不公平”。其实还可以增设:非常公平、公平、比较公平、不公平等选项。

 

关键字: 小学数学教学反思,数学教学反思,二年级数学教学反思,三年级数学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