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童秀网幼教文章早期教育做成功父母父母如何做孩子第一任老师?(推荐)

父母如何做孩子第一任老师?(推荐)

11-19 23:59:29| http://www.ertong6.com |做成功父母|人气:610
父母如何做孩子第一任老师?(推荐)做成功父母,

 胶东在线网6月24日讯(通讯员 王志敏)世界上有许多知名学者说:“第三次世界大战”已经爆发,“战场”是我们的中小学课堂。哪一个国家政府有发展教育的远见,将会成为“第三次世界大战”的胜利者。

  邓小平生前曾痛心疾首地指出:我们改革中最大的失误是教育的失误。

  如何关注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把一个什么样的人交给未来的“地球村”?值得我们全社会思索和探讨------

  家庭是未成年人生活的第一环境,是他们成长的起点和,而从教育这个角度看,家庭则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而父母就是他们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尤其是道德教育,是伴随着孩子一生的终身教育,其所特有的天然性、亲子沟通的情感性、潜移默化的渗透性,都深刻地影响着孩子的身心成长。我国有3.67亿未成年人,关心孩子健康成长,希望孩子有一个美好的未来是广大家长共同的愿望。但如何做好“第一任老师”,怎样才能给孩子创造一个健康、文明、积极的家庭环境,许多家长还不甚明了。在当今浮躁的社会风气熏染下,有的家长重智轻德,重知轻能,对孩子过分溺爱或期望值过高,全然不顾孩子自身潜质和个性,更不重视对思想品德教育和良好习惯的培养;有的家长缺乏正确的教育观念和方式,信奉“棒打出孝子”的陈旧观念,或采取“船到桥头自然直”的放任态度,家庭教育的盲目性、随意性很大;也有的家长乐于无节制地满足孩子的物欲,使孩子不懂得靠自己的劳动创造幸福生活,缺少独立生存的思想准备和战胜艰难险阻的能力;还有的家长不重视自身品德修养,道德失范,缺乏诚信,给孩子带来恶劣影响。

  现在,人们越来越意识到,家庭教育是一门科学。高尔基说:“爱自己的孩子,母鸡都会,重要的是如何教育他们。”那么,为人父母者,究竟该怎样做好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呢?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觉得必须要弄明白这样两个问题:一、教育的现状;二、教育的方向和目标。

  关于教育的现状。对当今教育,说实话,我是深怀敌意的。从整个教育来说,我觉得现行的教育是在“借素质教育之名,行应试教育之实”。为什么这样说?素质教育喊了这么多年了,而高考制度还是从根本上没有改变,高考的指挥棒还在指挥着教育的方向——一考定终身!

  再比如课程设置。中国有13亿人口,我想在校学生恐怕要占到3亿多吧,这3亿多人口应该说爱好特长千差万别,性格特征也是万别千差,而我们的教材呢?全国统一大纲,而且一学期就读那么几本书,这不是对人性的扼杀是什么?!而美国呢?有资料介绍,美国教育的发展方向是为每个人制定一套适合自己的教材!大家都知道美国有个哈佛大学,但你知道哈佛大学是怎么开展教育的吗?第一,哈佛大学没有统一的教材,他们的所谓教材无非是世界各国的上万例商战实例,而且每年都补充新的商战内容,这就保证了哈佛学子在校所学始终与时代同步!第二,哈佛大学的学习体现了“以人为本”,学生们先是自学,然后将问题带到学习小组讨论,最后再到课堂上进行辩论,而在整个过程中,教师只是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将问题的答案交给学生自己去思考。在这样的氛围中,学生一会儿是董事长,一会儿是总经理,一会儿是大法官,一会儿又变成消费者,凡是在实际生活中能碰到的角色,哈佛学子们在学校都能接触到,这也是为什么哈佛学子一踏上社会便能创造“年薪15万美元”的神话所在。

  都说美国的教育发达,我看“美国的月亮就是比中国的圆”!中国的教育使“学生走进学校是个问号,走出学校是个句号”,而美国的教育则鼓励学生创新,甚至“离经叛道”!在课堂上,学生只要提出问题,不管对错,老师都会让全体学生起立,为他鼓掌;美国的家长在孩子回家后问的第一句话是:“你今天问了老师多少问题?”,而中国的家长问的第一句话是:“你这次考试打了多少分?”

  这就是差异!理念上的差异必然带来教育方法上的差异!而方法上的差异又必然带来素质上的差异!中国的孩子“高分低能”的现象就是这样形成的。关于教育的现状,我只想说这些,当然了,本人言小声微,也左右不了什么局面,我所说的这些,是站在一个孩子家长的角度来说的,至于改和不改,那不是我的事,而是国家的事!在下权当是“看三国掉眼泪——替古人担忧”了。

  关于教育的方向和目标。我比较推崇王小平写的《本领恐慌》这本书,作者是个小女孩,可以说我的教育理念的改变和形成,脱胎于这本书对我的至深影响。大家也许都读过《学习的革命》一书,我认为写得不错,但需要指出的一点是,这本书仍停留在探讨应试教育下的学习方式方法层面,也就是说还没有逃离应试教育的“窠臼”,而《本领恐慌》却是在探讨如何培养孩子“大成教育”的命题,比《学习的革命》更接近于教育的本质。

  我的感觉,《本领恐慌》是一部博大精深的智慧宝典,但作者王小平更是一个谜。她15岁读高一,在比第二名高出70多分的情况下,毅然做出了惊世骇俗之举:退学,回家自修!她认为现行的学校教育是对人性的一种扼杀!

  她的决定遭到了母亲的强烈反对,但她的父亲不支持也不反对,只对她说了一句富有哲理的话:“经过肯定肯定不了的否定,才是可靠的否定;经过否定否定不了的肯定,才是可靠的肯定。孩子,不要忙着做决定,考虑一个星期,再给我答案!”

  一个星期后,王小平还是选择了退学。第一年,她博览群书,拾遗补缺;17岁时与人合作写就了第一本著作《大成奥秘——超越美国成功学》,轰动整个教育界;18岁登上大学讲坛,为教授学者讲课;20岁又独立完成了《本领恐慌》一书的写作。

  在这本书里,作者引用毛泽东的话开宗明义:“我们的队伍里有一种恐慌,不是政治恐慌,不是经济恐慌,而是本领恐慌。”现在已进入知识经济时代,作为孩子的父母,不知你想过没有,20年后,当我们的孩子长大后,他们所承受的压力和挑战会有多大呢?只会愈演愈烈,不会莺歌燕舞!

  那么,把一个什么样的孩子交给未来的“地球村”?这是一个摆在我们面前一个必须值得思考和关注的现实问题。而这个问题我恰恰在《本领恐慌》里找到了答案。

  《圣经》上说:“黄金和白银可以给人提供保障,但比不上腹有良谋。”一位先哲也曾说过:“我们最大的才能是能发挥自己才能的才能。”那么这种“才能”是什么?如何而来?答案是:十大本领:三大根本能力——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创新能力;三大机枢能力——谋划能力、交际能力、说服能力;四大黄金能力——自知能力、自治能力、组织能力、合作能力。由于时间关系,我在这里不想展开说,因为就字面而言,这些方面都不难理解,在这里呢权且抖个“包袱”,也算是抛砖引玉,供大家思考。

  那么,讲了这么多,我又是如何培养孩子的?我的体会是:细心、耐心和爱心是孩子健康成长的“金钥匙”。我的教育理念是:情商(IQ)远比智商(EQ)要重要得多!什么是情商?就是适应社会的能力,说白了就是锻炼孩子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我曾经不止一次地告诉孩子:分数并不是衡量你的唯一标准。正因如此,所以我对孩子的分数并不是太看重,而更看重的是孩子能力的培养。我在平时的家庭生活中,注重培养孩子的“两种思维”——逆向思维、发散性思维;“五种教育”——赏识教育、挫折教育、情境教育、情感教育、情趣教育。下面,我想结合我和儿子生活中发生的一些小故事来具体加以说明,希望能给大家一些启迪。

  关于“逆向思维”。

  在儿子的数学卷中,曾经有这么一道题目:将六只杯子平行放一排,左边三只盛满水,右边三只没盛水,只需动一只杯子,怎么动才能使盛满水的杯子和没盛水的杯子依次间隔开来?

  儿子抓耳挠腮思考了好长时间,也没想出个法子来。

  “这道题太难了,简直没法做!”

  妈妈听到儿子的嘟哝声,赶紧跑过来,想助儿子一臂之力!

  妈妈左瞅右瞅了能有半个钟头的时间,也是束手无策,姥姥、姥爷也来助阵,也都无济于事,纷纷败下阵来。

  “可能是这道题出错了,”妈妈、姥姥、姥爷经过一番沟通后,下了这样一个结论。

  晚上吃饭时,妈妈忽然想起了这道题,于是建议让我试一试。

  我拿过试卷,起初思维也是停留在动杯子层面上,结果当然可想而知了,终有三头六臂,也断然过不了这座“火焰山”的。

  “是不是这道题出错了呢?”我也不禁在心里暗想道。“不会的,不会的,肯定有别的方法,只是我们还没有找到窍门而已。”在否定了自己的想法之后,我决定换种思路来找法子。

  杯子、水、顺序、空间,这道题无非存在着这四种元素,也就是说,问题的答案可能藏在其中之一。我循此思路再来寻找答案,突然间来了灵感:有了,为什么不动动杯子里的水呢?我将左边三只盛满水的杯子的中间一只的水,倒进右边三只没盛水的杯子中间的那只,然后再将这只倒空水的杯子放回原处,问题不就迎刃而解了吗?

  我将这个法子传授给儿子,儿子高兴极了。赶紧将这个法子告诉了妈妈,妈妈也是很兴奋,忙问是谁想出来的。儿子说:“是爸爸想出来的。”

  我将儿子叫过来,“儿子,这道题是在考你的思维能力呢!还记得爸爸以前给你讲的‘司马光砸缸’的故事吗?许多人往往是在想如何让人脱离水,而司马光却在想如何让水脱离人。其实啊,就是告诉你遇到问题,当你做不下去的时候,就要换种思路,不是有句话讲吗?思路一变天地宽吗?”

  前两天,我和儿子交谈的时候,得知他本学期共扣了2分,一次是因为在校园里跑,扣了1分;另一次为啥扣的分,他没说。孩子应该有沉默权和隐私权吧?我也就没深究下去。我不知道“不要在校园里跑”学校是不是有这个明文规定,我觉得学校这个规定有点太左了,为啥这样说呢?我曾对儿子说:‘学校这个规定不太合理,你想想看,如果是你拉肚子,憋得受不了了,你还能慢慢悠悠地走吗?这个时候,谁不是急三火四地跑进厕所里解决问题呢?’

  这就是生活中的“逆向思维”,当然喽,我这不是在叫儿子狡辩,问题是老师在扣分时,考没考虑孩子当时的实际情况有可能是这样呢?

  关于“发散性思维”。

  去年夏天我和儿子到体育场去玩足球。我们走的是大道。我在前面抛着足球,儿子在后面骑着车跟着我。

  “爸爸,快看!”儿子喊住了我。

  我转头一看,这时的儿子已经蹲在路沿石旁边,正在用手拨弄着什么。

  我走近一看,是只死屎郎。

  “儿子,你真会观察,骑着车也能看到它。”我称赞道,“那么,你知道它是怎么死的吗?”

  “下雨灌死的!”

  “真棒,还有呢?”

  “温度高,热死的!”

  “不错,还有呢?”

  “农民伯伯打农药给药死的!”

  “有道理,还有呢?”

  “它不听话,叫爸爸妈妈撵出来,饿死的!”

  “噢,太对了,还有呢?”

  “还有,还有,对了,它生病死了------”

  我连连伸出大拇指。

  “走吧,儿子。”我说。

  “可是,”儿子似乎仍意犹未尽,“爸爸,它死在这里,多可怜啊。”

  一句话提醒了我。要知道,儿子可是一个有爱心的孩子呀!

  前两天,儿子在草坪里发现了一只被人丢弃的受伤的小花猫,儿子又是拔草给它“盖被”,又是让妈妈回家给它拿食物,又是求我们把小花猫抱回家养着,但考虑到我们的具体情况,我没有答应儿子“抱养”的要求,这只可怜的小花猫,以后不知去了哪里,为此,儿子还伤心了好多天。

  “儿子,那你说咱们现在应该怎么办?”

  “给它埋起来。”

  “为什么?”

  “它妈妈看到它,会伤心的。”

  “没错,还有呢?”

  “埋在地里,可以给小草做肥料。”

  “有道理,还有呢?”

  “它在这里变臭了,会污染环境的。”

  “儿子,你分析得对,那咱们一起给它埋起来吧。”

  我和儿子,在旁边的草坪挖了一个小坑,儿子小心翼翼地将这只屎克郞掩埋了。末了,还恋恋不舍地说:“屎克郞,再见!”

  关于“赏识教育”。

  “知心姐姐”卢勤曾在《告诉孩子你真棒》一书中写道:“讽刺、挖苦、训斥是孩子心灵的杀手,而表扬、肯定、鼓励则是孩子成长的催化剂。”每天早晨,我送儿子上学的第一句话就是:“儿子,你是最棒的!”,天天如此;而放学回家后,我问孩子的第一句话则是:“儿子,你今天提问了多少问题?有什么收获?”在这样的氛围中,儿子能不天天开朗开心吗?

  前不久,我和儿子到澡堂洗澡,也许是我们来得太早的缘故吧,浴池里的水烧得还不够热,没办法,只能在大厅里等呗——这就叫“起了个早朝,赶了个晚集。”

  在沙发上落座之后,我才发现在长条沙发的另一端,有一只花豹小狗正在俯卧着,无精打采的,而且浑身还有点瑟瑟发抖。

  “爸爸,你看它是不是有点害冷?它在发抖呢!”儿子一边扯着我的衣服,一边用手指着那只可怜的小狗。我知道,儿子的“爱心行动”又将激情上演了。

  “爸爸,我给它盖上被子吧!”儿子边说边脱自己的外套。

  “别脱,小心感冒,”我连忙制止道,突然间想到了手里还拿着一件准备给儿子换的新外套呢,于是便顺手递给了儿子,儿子接过外套,蹑手蹑脚地走过去,小心翼翼地给小狗盖上,嘴里还念念有词:“小狗乖乖,盖好被被------”

  不料想,儿子的一番好意却招来了小狗的“龇牙咧嘴”,真是“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但见它慌忙从“被窝”里蹿出来,匍匐在地,前爪一伸,后爪微倾,然后浑身一阵痉挛,看样子是在舒活筋骨哩。

  儿子见状,走上前去,摸摸小狗的头,再摸摸小狗的毛,喃喃自语道:“别怕,别怕,我不是坏蛋,我刚才不是还给你盖被子了吗?”

  耳闻目睹,我心中涌起一阵感动:孩子,善良的孩子啊!

  哪知这小狗根本受不了儿子的“如此厚爱”,瞪着眼睛,耳朵直竖,朝儿子“汪汪”直叫。儿子见小狗如此“不解风情”,干脆来了个“敬酒不吃吃罚酒”,顺手拎起狗尾巴,揪的小狗叫得更凶了,回头一虎一虎的,那架式不咬儿子一口是绝对不会甘心的。

  “王禹然,还不快松手,别让狗咬着。”我见状忙提醒道。

  儿子倒也听话,赶紧撒手,那只可怜的小狗怕了似的,一边发出“咕咕噜噜”的声音,似乎显得很是“郁闷”,一边摇头摆尾,逃之夭夭了。

  而儿子,却两手揣进裤兜,得儿意地笑着哩。

  关于“挫折教育”。

  我曾经看过一本《犹太人的智慧》的书,感触颇深。书上说:“三个犹太人坐在一起,就可以主宰世界!”;“世界的钱装在美国人的口袋里;而美国人的钱,装在犹太人的口袋里”!据说,犹太人以占世界0.3%的人口,却控制了世界上20%的财富。我的感觉是:可怕的“犹太人”!也许正应了《圣经》上的一句话:“上帝给你打开一扇门,必然会给你关上一扇窗”,也就是说,上帝不可能把世上所有好的东西都赐给你。我之所以说是“可怕的犹太人”,是因为在人类5000年的文明史中,犹太人却有着20xx年的流亡史,他们居无定所,而且随时会面临惨遭杀戮的危险。然而,就是在这样朝不保夕的求生环境下,犹太人却炼就了超人的赚钱本领,成为顶级“世界商人”。犹太人的经历说明了什么道理呢?逆境造就过硬的本领!

  现在的孩子,过得太顺了,这是活生生的现实。一个明智的家长不应当只给孩子温暖舒适的一面,还应当多给他一些挫折尝尝。有一天晚上,吃完了晚饭,我坐在床上看书,儿子则坐在我的旁边看动画片。我正看得入迷,儿子冷不丁地丢给我一个桔子,着实吓了我一大跳。还未等我发火,儿子的话就传过来了:“爸爸,帮我扒个桔子,我想吃!”

  嘿,小样,求别人办事还这样仗义,好象我欠你似的。不行,得煞煞你的威风,挫挫你的锐气!

  “儿子,他们都说你是个独立性很强的孩子,自己能办成好多事,是这样的吗?”

  “嗯,差不多,”儿子有点飘飘然了,“嗳,爸爸,是谁说的?”

  “这个嘛,电视台的叔叔阿姨都是这么认为的,我也觉得你在这方面挺优秀的。”

  “真的吗?”儿子两眼闪着光亮。

  “真的,我想啊,象扒桔子这样的小事情,你肯定能自己解决它。”我暗切主题。

  “可是,我的手没劲,扒不动啊。”

  “关键是要掌握方式方法,”我引导道:“除了用手扒,还有没有其它办法了?”

  “对了,我可以用刀切个口子,这样扒起来不就容易了吗?”

  “是个办法!不过,你不可能时时处处都能随身带着刀啊,如果在野外,你会怎么办呢?”

  “这个------这个------”儿子一时想不起招儿了。

  “可以用这个呀,”我用手指着牙齿说。

  儿子似乎突然间受到了启发,“对呀,我可以用牙齿咬开个口子,皮不就好扒了吗?”

  我点点头,赶紧催促道:“那还等什么呢?还不赶快试试。”

  说试就试。儿子用牙齿咬了一下,然后顺着缝隙用指甲抠,桔子皮就这样轻易地扒下来了。

  “我说嘛,我的儿子是最棒的,能自己扒桔子吃了。”我赶紧予以打气鼓励。

  打那以后,儿子再也没有央求我扒桔子给他吃了,因为他已经克服了心里的那道坎儿。

  关于“情境教育”。

  因为孩子岁数小,所以对一些事情感观上很难有一个清醒地认识。从幼儿园开始,我就坚持每天教给儿子一句名言和一个成语,记得有一次学的是“鬼斧神工”,字面意思很不好解释,情急之下,我连忙指着雕刻着花鸟的床头柜说:“你看,雕刻得多精致啊,这就叫‘鬼斧神工’!”几天后,当他小姨问“鬼斧神工”是么意思时,儿子也来了个如法炮制,指着他姥爷的床头柜说:“你看这些花纹,这就叫‘鬼斧神工’!”一番话惹得一家人哄堂大笑。

  关于“情感教育”。

  有一次,我们休班回到孩子的姥姥家。儿子玩着玩着,突然略带伤感的对我和他妈妈说:“俺姥爷家门口当保安的有个叫海涛的叔叔,他开始的时候捡破烂,后来给人家打工,当保安是他的第三份工作,他现在离开家乡已经8年了------”。

  闻言,我心中一阵酸楚。少年心事当拿云!谁知道儿子小小的心灵里还装有多少伤感的事情呢?我和妈妈对视了一下,妈妈也是一脸的惊诧,或许妈妈也猜不透你的心思。

  “海涛叔叔是哪里人?”妈妈问。

  “可能是东北人。”儿子的回答很低沉。

  “你看,他这么辛苦,一个月可能只挣个500来块钱,他干嘛不去偷去抢,这样来钱多快呢?”妈妈试探性地问道。

  “不行,不行,你不是在《法制纵横》节目里常说‘多行不义必自毙’吗?那样不会有好下场的。”儿子噘起小嘴反驳道。

  看着儿子那认真的表情,我们有点忍俊不禁。说实话,儿子在姥爷住的那旮旯,混得还不错——不仅周围的小朋友愿意跟他玩,就连门口的四位保安叔叔也和他“打得火热”,都愿意逗引他玩。

  我还记得,去年春节期间,有几个保安叔叔因值班不能回家过年。心细的儿子在大年三十晚上,用塑料带装了10个苹果送给叔叔们吃,感动得我们激动了好一阵子。人心都是肉长的,儿子有这份善心,谁还不愿意同他做朋友呢?

  孔子曾经说过:“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其实,交朋友的最大好处在于可以取长补短,兼容并蓄,而这对于一个人的成长,何尝不是一种励练呢?

  关于“情趣教育”。

  还是要说说犹太人。大家都知道犹太人聪明,除了基因的原因外,我更觉得犹太民族是一个很善于学习的民族。据《犹太人的智慧》一书介绍:犹太人5岁时学《圣经》,10岁时学《密拿西》,15岁时学《塔木德》。为了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家长在孩子小的时候,就把一些蜂蜜撒在书页上,让孩子舔着吃。其实,犹太家长的用意很明显: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就象吃蜂蜜一样的甜。

  “兴趣和爱好是最好的老师”,这是一位教育家说过的话,我也深深地体会到:要想正确引导孩子成长,情趣教育至关重要。去年夏天,儿子写完了作业,非要缠着我和他玩游戏不可。他打开玩具柜,指着一大堆飞机、坦克、枪、火车、汽车、变形金刚、布娃娃等玩具,冲我说:“咱们就玩这些吧。”

  我突然想起以前教给儿子的《三十六计》,有了,“就玩个军事游戏吧?”我提议道。

  “怎么玩呢?”儿子问。

  “爸爸以前不是教给你《三十六计》吗?咱们就玩个‘调虎离山’怎么样?”

  “可是我不会玩呀?”

  “没关系,爸爸可以帮助你呀!现在,爸爸当指挥官,你当战斗员,你听我指挥,好不好?”

  “不好,我当指挥官,你当战斗员,你得听我指挥!”儿子向来“霸道”惯了。

  “你不是不会玩吗?要不,我不陪你玩了。”我故作生气状。

  “行,行,行,真没办法。”儿子妥协道。

  “好,听我的命令,先分配兵力:解放军兵力很弱,就分配一支步枪,一辆推土机,一辆坦克;敌人兵力很强,就分配一架大型轰炸机,一个宇宙怪兽,一辆火车,还有一枚导弹!”

  儿子按照我的口述,很麻利地分配好兵力。

  “我们先假设一种情景:敌人的力量太强大了,最厉害的是怪兽驾驶的轰炸机,很有杀伤力。这时,我们解放军想占得主动,首先必须要干掉怪兽驾驶的轰炸机,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解放军该怎么办?”

  “用‘调虎离山’计,把怪兽引出来,解放军再打!”

  “好计,好计,怎么个引法?”

  “我们可以用坦克,先朝敌人开炮,这样不就把怪兽驾驶的轰炸机给引出来了吗?”

  “不错,引出来怎么办?”

  “我们用树叶把坦克给藏起来,让怪兽找不着。”

  “再怎么办?”

  “我们再用推土机拉着解放军战士偷偷攻打敌人的据点,把敌人的铁轨给弄坏。”

  “为什么要先破坏铁轨?”

  “敌人不是有火车吗?铁轨弄坏了,敌人就跑不了了。”

  “行,考虑得很周密,下一步该怎么办?”

  “下一步,再炸掉敌人的导弹。”

  “我们用什么来对付怪兽驾驶的轰炸机呢?你看可不可以这样,我们把敌人的导弹没收,归我们用,用它来对付怪兽驾驶的轰炸机?”

  “对呀,我怎么没想到?爸爸,你真厉害!”儿子开始恭维我了。

  “哪里,哪里,还是儿子厉害嘛”,我故作谦虚。

  “快,怪兽驾驶着轰炸机来了,发射导弹!”儿子大声叫喊,“嘣,啪,啾,轰”儿子唾沫横飞地指挥着“战斗”,玩得是全身心投入。“轰,噢,轰炸机爆炸了,怪兽死了,我们胜利了,我们胜利了------”儿子高兴得手舞足蹈!

  “好了,军事游戏圆满结束,班师回朝了!”我“命令”道。

  “不嘛,再玩一个嘛,再玩一个嘛。”儿子耍起了猫赖。

  “我是指挥官,服从命令!明天还想玩不玩了?”我义正词严。

  “是,长官!”儿子瞪着一双“狡猾”的眼睛附和道,“睡觉!”

  “等等!”我喊儿子。

  “干什么?”儿子问。

  “就这么走了?”我反问,“不打扫‘战场’了?”

  儿子恍然大悟。于是,儿子和我一块儿行动,把“战场”拾掇得熨熨贴贴。

  我们搞新闻的有一句行话,叫“文无定法”,实际上教育对每一个孩子来说,也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可以遵循,关键要因人因时而宜。现在,我正着手写一本书,书名是《我和儿子一起成长》,里面记录的都是孩子每天的“闪光点”,到目前已完成15万字的原稿创作,我打算在孩子小学一年级结束后再出版。有兴趣的朋友,不妨届时读读此书。

关键字:做成功父母,做成功家长,如何做成功父母,如何做一个好父母,早期教育   老师 父母 孩子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