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童秀网小学教育网小学语文小学语文案例分析童话的韵味……

童话的韵味……

03-24 20:17:20| http://www.ertong6.com |小学语文案例分析|人气:356
童话的韵味……小学语文案例分析, 童话,应该是一颗含在孩子们嘴里的甜甜的糖果。这糖果,必需是原汁原味最韵味无穷。而这种韵味,既不能浓缩后孩子灌下去,又不能由我们来代替他们品尝。所以,如何将这美味的糖果尽可能原汁原味呈现给我们的孩子,让他们尽情地品尝、回味,就是我们语言老师的职责了。

安徒生童话是童话中的极品,我是安徒生童话的忠实FANS。无论是他早期充满绮丽的幻想和乐观的精神,体现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童话故事:《小意达的花儿》、《海的女儿》、《丑小鸭》;还是他中期在鞭挞丑恶、歌颂善良中,表现了对美好生活的执着追求,同时带着浓浓忧郁情绪的《卖火柴的小女孩》、《白雪皇后》、《母亲的故事》;甚至晚期着力描写底层民众的悲苦命运,揭露社会生活的阴冷、黑暗和人间的不平的童话故事《柳树下的梦》、《她是一个废物》、《单身汉的睡帽》,我都同样爱不释手。

将最美好的东西和孩子们一起分享,是做老师最幸福的事。这学期,终于等到可以和孩子们一起在课堂上分享安徒生童话的机会。课文《丑小鸭》是根据安徒生自传体童话故事《丑小鸭》改编。为了适应二年级孩子的阅读,改编者用简洁的语言叙述了丑小鸭的充满苦难却始终有着美好追求的成长经历。虽然改编的文字也精美,可由六千字的原译文到五百来字的课文,这样的课文充其量只能是个故事梗概。

如何能在七、八岁孩子的阅读理解能力的基础上,让孩子能一窥安徒生童话语言的魅力呢?这是我备课时思考得最多的问题。带着想让孩子真正感受到安生童话原译文魅力的美好愿望,对本课的教学,我大胆尝试,在一遍又一遍研读原译文的基础上,将丑小鸭的成长故事分为“出生”、“童年”、“成长”、“飞翔”四个版块。在教学时,分别引进几处富有特色,孩子们比较好理解的原译文进行了适当的资源整合。

“走进小鸭孤单的童年”这一教学环节,在老师声情并茂范读课文后,很多孩子说出了自己的感受:小鸭太可怜!又是被咬又是被啄,又是被人讨厌。教师乘机追问:你们能想像一下,哥哥姐姐是怎样考咬他,公鸡是如何啄他,养鸭的小姑娘又会怎样讨厌他?孩子们根据自己的想像,说了很多很多。而这时,教师再及时地将原译文的几个片断拿出来供孩子们朗读品味,孩子们的感受更多了:

生:我读这里,“呸!瞧那只小鸭的一副丑相!我真看不惯!”一只鸭子飞过去,在他的脖子上狠狠地啄了一下。知道丑小鸭是被人狠狠啄。

生:而且原译文里那只啄过他的鸭子说:“他长得太大、太特别了,因此他必须挨打!”

生:安徒生还写了,小鸭是那么丑,处处挨啄,处处被排挤,处处被讥笑,不仅在鸭群中是这样,连在鸡群中也是这样。

生:大家都要赶走这只可怜的小鸭。

生:连他的兄弟姐妹也对他生起气来。他们老是说:“你这个妖怪,但愿猫儿把你抓去才好!”

生:喂鸡鸭的女佣人也用脚来踢他。

如果没有原汁原味的“糖果”,孩子们对丑小鸭童年的遭遇能有这样深刻体会吗?童话语言的韵味绝不是浓缩、精减版所能品味得到的。虽然短短的四十分钟,我不可能将六千多字的原译文做成盛宴让孩子们尽情品尝,可我总算力所能及地让孩子们舔到了一点点原味“糖果”的香甜。有了这点滴香甜的诱惑,还怕馋嘴的孩子不想方设法去《安徒生童话全集》里大快朵?

每堂语文课,不同的孩子总会有些不同的收获,知识上的,情感上的。平时我的课堂总在过多刻意地追求完美地完成知识的传授,情感的浸染。而这节课,我想得最多的是让童话的韵味延伸到课外,如何使阅读的需要深入到孩子内心真正的需要中去。我这样想了,也努力这样去做了,我相信,亲身经历这堂课以后,孩子们不仅会去读《丑小鸭》,而且是如痴如醉去阅读《安徒生童话全集》。课堂上各种形式的朗读、品味已经激发了孩子们强烈的阅读兴趣,从孩子们本节课上对仅仅研读了《丑小鸭》的那么少量文字所发出的感叹就可以得出肯定的答案。这节课过后,即使孩子们只是读了《丑小鸭》的原译文,或者只是一篇安徒生的其他代表作一两篇,那么这堂语文课也能算是为孩子的生命奠定了那么一点点基石,因为它激发了孩子们在文学艺术殿堂里遨游的兴趣。

语文课堂真的只是一个起点,我们语文教师只是一个引导者的身份,我们不能像传统语文课一样单纯地代替孩子们思考,告诉他们结论,而是点燃他们的激情,将文学艺术殿堂的辉煌瑰丽展示给他们,或者仅仅是让其中一束光芒射进孩子们的心灵,让他们为此而兴奋、乐此不疲。这才是当代语文教师的职责!

关键字:小学语文案例分析,小学语文案例,小学语文教学案例   

童话的韵味……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