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童秀网小学教育网教育范文课题研究报告小学音乐学科走进新课程

小学音乐学科走进新课程

05-17 02:52:10| http://www.ertong6.com |课题研究报告|人气:835
小学音乐学科走进新课程课题研究报告,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的颁布,无论是从音乐教育的理念,还是教材的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及教学评价体系等方面,均做了全方位的改革。如何适应“新课程标准”怎样做好课改工作,这是我们广大音乐教师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也是当前音乐改革的核心。
一、       指导思想
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决定》为指导;以落实新课程标准为主线;以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为途径;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以提高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为核心;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为目的,充分发挥美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为创建教育强区而努力奋斗。
二、       目标设计
1、通过落实《小学音乐学科实施素质教育指导意见》,进一步激发学生热爱音乐的兴趣,闻乐而思、闻乐而起。使音乐能够真正走进学生的心中,成为学生精神上的家园。
2、通过落实《小学音乐学科实施素质教育指导意见》,使音乐课堂能够成为一种自觉的审美过程,让美感无处不在、无时不有,陶冶情操,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完善人格的发展。
3、通过落实《小学音乐学科实施素质教育指导意见》,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音乐活动中,有趣地、令人开心地掌握音乐文化知识和技能,获得审美体验,使学生鉴赏能力和表现能力得到提高。
4、通过落实《小学音乐学科实施素质教育指导意见》,进一步转变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教学能力水平得到提升。在促进学生发展的同时,对教师自我成长起到一定的推进作用,并且使自身素质结构不断提高、完善,与时俱进。
三、       实施策略
(一)实施音乐课程改革成也观念、败也观念。
传统的音乐教学与是否教识谱、会乐器、会运用演唱方法唱歌等具体的内容联系在一起,即把音乐教育看作是音乐知识和技能的教育。
其实这种音乐教育是十分片面的,它忽略了音乐教育在培养提高人的全面素质方面具有的诸多功能,只把学生当做是接受知识的容器,见物不见人,而现代教育理论则强调:1、学生是课堂的主体;2、“生活世界”是课程内容的范围;3、课程是由学生反思创造性实践而构建的人生意义的活动。为此,音乐教育要把体现“以认为本,以学生为主体”的素质教育思想。新课程标准正是在课程的理念上凸显了“以认为本,以学生为主体”的价值观;
根据音乐艺术特征和现代教育的要求,按照小学身心发展特点和审美认知规律,提出音乐以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重视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提倡学科整合 、弘扬民族音乐、理解多元文化、完善评价机制等崭新的音乐理念。“新课标、新课程”能否有效实施,新理念的确立可以说至关重要,因此说,音乐课改成也观念,败也观念。
(二)实施音乐课程改革,明确音乐教育任务
音乐教育所承担的任务可以概括:通过提供给学生感受音乐、表现音乐、创造音乐的机会,使学生主动参与到音乐实践活动之中,并在音乐实践活动中学习最基本的音乐文化知识技能技巧,以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和爱好;使学生获得音乐审美的体验和享受成功的欢愉;提高学生音乐鉴赏能力和表现能力;奠定终身学习音乐、享受音乐、发展音乐能力的坚实基础。同时,通过音乐教育,着力培养学生的个性、创造精神以及合作意识,陶冶高尚情操,发展创造能力,并为其他方面学习创造有利条件,以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培养对人生和生活积极乐观的态度。
(三)遵循课程改革基本原则,实施音乐教学改革
《新课标》明确了新世纪的音乐教学观。它不是以传授音乐知识、音乐技能为主要目的,代之以情感教育,审美教育为核心。为此,新的音乐原则和新的教育实践需要新的原则来规范。
1、情感体验与审美原则
审美是音乐教育的核心,因此,音乐教学都应围绕这个核心进行,所有教学客体都应成为审美的对象,它不仅包括教学内容,而且也包括教育方式、方法。
2、创造意识与实践原则
由于音乐的模糊性及不确定性决定了培养学生创造意识的独特功效,创造性可以说是音乐的基本属性,作曲是创造性的思维活动,表演是二度创作,因此音乐创作、音乐欣赏、音乐表演都属于创造性的音乐实践活动,为此,我们要遵循这些原则。
3、群体合作与和谐原则
音乐艺术的情感特征和其集体表演形式是培养人的群体与合作精神的最佳方式,而齐唱、合唱作为群体工作更需要彼此间互相配合,通过合作在潜移默化中形成和谐意识与群体合作精神。
4、培养兴趣与成功原则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是基于音乐审美的精神需要。让学生在音乐学习中享受成功,是保持学生兴趣的有效方法,音乐教育中的成功,不在于学生获得其级别的奖励,而是让学生在现有的基础上作出成绩,从而得到老师同学的肯定。
四、       实施音乐课程改革,着重思考的几个问题 
(一)对教师的要求与教师角色的转变
1、对教师的要求。教师必须不断拓展专业技术,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首先要更新教育观念:
在教学目的上,由偏重艺术知识技能的传授、转向关注学生整体人格的发展,强调在生动有趣的艺术活动中培养学生发现美、创造美和鉴赏美的能力;
在教学方式上,由孤立的分科知识技能教学、转向不同艺术学科的融合以及艺术学科的沟通,鼓励学生进行体验性、探究性和反思性学习;
在教学内容上,由注重传授单一、高深、繁难的知识技能教学,转向为学生提供基础性丰富多采的内容和信息,拓展艺术视野,使学习更有趣更容易;
在评价方式上,由过于强调甄别优劣、比赛、选拔,确定等级,转向促进每个学生艺术能力的提高,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与程度差异使每个学生获得成功;
在师生关系上,由教师为中心,转向师生之间在平等对话和互动中共同提高

www.ertong6.com 。
在教学环境上由单纯的课堂教学没,转向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社会文化资源,延伸艺术课堂。
2、教师角色定位。使现有教师尽快从单一的音乐教师成为一名艺术教师。成为反思型的艺术教师。成为创新型的艺术教师。成为合作型的艺术教师。 
(二)转变学生学习方式,构建充满活力的课堂教学体系
1、关于教材的运用。“教材”是教师在传授行为中所利用的一切素材和手段。如何使用教材是“教教材”还是“用教材教”,这是区分教师专业化程度的标尺。我们要屏气“教教材”的传统的“教书匠”的弊端,取而代之的是“用教材教”这种现代教师的教学方式。
2、关于学习方式的转变。树立“学习是构建知识,而不是传授知识”,提倡“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按学生学习规律进行教学,学习是师生共渡的生命历程,共创的人生体验。
那么如何在课堂中落实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与探究学习呢?
首先要明确教师在教学中的职责:帮助学生监视和反思自我,明确自己想学习什么;帮助学生寻找、收集和利用学习资源;帮助学生设计恰当的学习活动;帮助学生发现所学东西的个人意义;帮助学生营造和维持学习过程中积极的心理氛围;帮助学生对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并促进评价的内化。
其次,要开发和提供充分的课程资源。
三是要确立新的教学观。要求教师树立“教学是交往、教学是师生学习的共同体”,要“带领学生走向知识,不是带着知识走向学生”,要求教师带着接纳、尊重、理解、平等、赏识走进课堂。
3、关于建立发展性课程评价体系
课程评价在课改中起着导向与质量监控的重要作用,是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环节。发展性评价认为,评价是教与学主要本质的、综合的一个组成部分,贯穿与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评价的基本目标是为了教育促出进学生的表现,而不仅是为了学生的表现;评价是为学习服务的,其目的是在于提高学习效率,是学习的动力源泉;评价是为人的终身发展服务的。评价要关注个体的处境和需求,尊重和体现个体的差异,激发个体的主体精神,以促进每个个体最大可能的实现自身价值。
因此,在评价中要改变单一的评价主体现状,加强自评、互评使评价成为教师管理者,学生主张共同积极参与的交往活动。评价不仅关注学生成绩,还要关注学习兴趣与积极性等方面的发展,将评价贯穿与日常教育教学行为中,使评价实施日常化、通俗化。
4、课堂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在教学理念上教师应追求“学生是在课堂中有贡献的人”“课堂应是学生个性飞扬的场所”“让学生成为他应该成为的那个人”。
新课标三维目标中只有音乐学科把“情感态度价值观”放在了首位,这是由音乐课程的性质和价值决定的。音乐教育的根本机制在于有感情的教师面对有感情的学生,音乐课程最核心的目标是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这是第一位的。
音乐学科它本身的非语性和不确定性使它具有特殊的学习方式—体验的方式。音乐课程中的“过程与方法”目标的实现原则上是不能依靠讲授的,因为讲授这种方式完全与自身的体验相悖,是以他人的感受取代自己的感受。
只要是一门学科,必然会有系统的知识和技能体系。因此对于音乐教育来说,知识技能的学习是必要的,这既是人的整体素质中音乐素质的一种需要,同时也为学生进一步学习音乐奠定了基础。因此,在我们音乐教学中一要改变音乐课程中那种单纯传授知识和技能的倾向。二要改变知识与技能的学习方法,把其放在具体的音乐实践活动中,同情感、态度、兴趣等因素紧密融合,并看中学习知识或获得技能的方法与过程,这是我们当前音乐教育和教学所探讨与改革的方向。
在音乐教学中要遵循听觉艺术的感知规律,突出音乐学科的特点。应作到三个必须:音乐教学必须突出音乐的听觉体验;音乐教学必须强调音乐情感体验;音乐教育必须强调以审美为核心。
课程改革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我们在新课改理念指导下,深入学习课程标准,大胆进行改革实践,及时总结经验教训,处理好继承与改革创新的关系,扎扎实实地在干中学,在学中用,使我区音乐学科的课程改革扎实有效地向前推进

关键字:课题研究报告,课题研究报告范文,小学数学课题研究,小学语文课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