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童秀网小学教育网教育范文课题研究报告“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研究阶段性报告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研究阶段性报告

05-11 02:50:04| http://www.ertong6.com |课题研究报告|人气:950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研究阶段性报告课题研究报告, 根据联校精神,中心计划,结合我校实际情况,我校扎扎实实地组织开展了“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研究,至今为止,完成了以下工作:
(一)对课堂教学低效现象的分析
   探究性教学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一种常用教学方式,自然成为新课标下课堂教学的“宠儿”。自己教学、组内研讨、外出学习,常常会亲历许多不同探究场景,我们对探究教学中许多低效乃至无效现象思考良多:
1.探究中过多帮、扶,缺乏应有的自主性。
2.探究中问题的设置缺乏探究性。
3.探究中组织的方法缺乏科学性。
4.过于依赖“预设”,缺乏“生成”艺术。
5.探究内容选择不当。
6.不和谐的师生关系。
(二)对数学课堂探究教学界定的再思考
   由于数学学科本身的特性,数学的学习更多是借助于思维,而不是直观操作,数学的结果的验证也更多要求严谨,而不仅仅限于观察操作.那么对数学教学中的探究设计,就应该有着鲜明的学科特点,那就是在我们的课堂里,探究可以更广泛地指向任何一个问题——只要这个问题能成为学生思维的激发点,能让学生经历探讨与研究的过程之后,获得思维能力上的新增长。因此,数学课堂的探究教学有着丰富的研究素材和广阔的实践空间,值得我们关注。
(三) 认真实践,积极改进,提高探究教学设计有有效性
   理念与实践之间的差距,正是提醒我们,实施新课程,不能单靠有热情,更需要有理性。选择探究教学的设计进行研究,正是为了在对教学环境中探究活动所涉及的各种因素进行系统分析的基础上,对教学活动进行周密的安排与合理规划,包括如何选择适宜的探究材料、对探究时间怎样进行精心地预估与分配、根据学生学习的特征、学习的准备条件及对学习环境的要求来设计有利于个体学习的探究教学方案等。在实践中对探究教学的设计加以科学理论的指导,在实践中验证和更新自己的理念,大处着眼,小处着手,认真改进,相信可以切实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探究教学的有效性,使学生在数学上获得更好的发展。
四、实验工作的初步成效
近一年来,我校组织各年级进行了“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研究的课题实验。通过研究探索,我们有了以下的收获:
1.通过课题组老师的共同努力,一定程度上改变探究教学中的低效现象,并以此推动今后的教学。
2.促进了教师专业化成长,也培养了教师的教学业务。
3.通过在实践中反思,在反思中总结,积累成果,为我校的教师提供一些可供选择和参考的教学案例,为进一步研究“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研究有效性提供了可靠的经验。 
五、取得的成绩和下步工作
通过近一年来的实验,我校的课题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主要包括数学课堂教学问题设计有效性的“五点”。
1.从“兴趣点”出发。
数学是一门比较抽象的学科,不像其他学科那样内容丰富,生动有趣。以往的教学,数学课上就是公式,定理,数字。在学生眼中枯燥无味,有的学生一旦碰到数学问题就非常头痛,毫无兴趣。因此,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已成为数学教学设计的出发点。例如我校的李玉林老师,在设计《三角形的内角和》这一课的教学时,她考虑到学生爱动手画画,就从学生们感兴趣的方面引入新课,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2.从“重难点”入手。
教材的重点难点是教学的重心所在,是学生认知矛盾的焦点,也是数学教学的基本特征之一,学生如果经常遇到困难,就很难引起他们主动探索的积极性,在重难点处设计问题,能引起学生主动探索的欲望,激发学生的思维,有利于学生掌握重点,化解难点。如赵慧文的《克和千克》一课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了生动有趣的情境,符合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教材实际,让学生在猜一猜、想一想、掂一掂、比一比、称一称等充满童趣的情境中玩数学、学数学,学生通过活动,发现和掌握有关“克和千克”的知识,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观察事物、思考问题。
3.从“障碍点”突破。
数学的特点是抽象,学习过程中难免有拦路虎,解决不好会影响整堂课的教学效果,所谓障碍点就是产生思维定势或认知错觉,认知方面走入死角,阻碍了对问题的解决,因此,教师要在学生思维的障碍点巧妙设问,引导学生走出认知的死角。如我校王素婷老师在设计《平均数》时,她在导入新课时,从计算不同人数的平均身高入手,引起学生认知冲突。
4. 从“衔接点”拓展。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者不是空着脑袋进入教室的,因而教学不是从外部填入新知识,而是把学习者已有知识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是知识的处理和转化。苏霍姆林斯基说:“教给学生能借助已有知识去获得知识,这是最高教学技能所在。”因此要善于在联系旧知识的基础上,抓住新旧知识衔接点,以旧引新,设问激疑,引导学生积极主动探索,获得新知识。如我校杨晓琳老师设计《分数的基本性质》时,她抓住了商不变的性质与分数基本性质的内在联系,利用旧知识对新知识的迁移。
5. 从“深化点”创新。
首先是纵向提问,向学生渗透用运动的观点探索数学问题,引导学生把问题由特殊向一般转化(或由一般向特殊转化),启发学生探索,猜想,尝试与创设新的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使学生明确数学知识及思想方法的发生和发展,由简单到复杂,由具体到抽象的探索过程。其次是横

www.ertong6.com 向提问,引导学生进行逆向或变式探索,使学生对问题有一个全面而清楚的了解。通过对数学问题的深化,创新学生的思维,发展学生的能力。
教学过程设计的“五重视”。
(1)重视教学材料的设计。
教材,是众多教育专家深入思考的产物,有着科学周密而蕴涵深意的经典编排。但教材并不是圣经,允许教师根据实际情况对教材有所调整。我校赵慧文老师在设计《9的乘法口诀》时,没有按照教材编排,用依次加九的方法推导出乘法口诀,而是大胆地将“想想做做” 中的题目作为例题,让学生通过仔细观察,得出结论:1个9是10减1,得9;2个9是20减2,得18;3个9是30减3,得27……,如此安排,一下子就将9的乘法口诀的独特之处揭示出来,帮助学生理解记忆。
(2)重视对学生学习过程的指导。
我校姬巧文老师第一次教学《认识时分》一课时,为了揭示一时和60分的关系,让学生拨钟面,将钟面上的分针指向12,然后拨一拨,将分针转一圈,看看时针走了多少。接着讨论交流,再用课件演示一遍,揭示出结论。
结果发现学生掌握情况不太好,能理解的只有少数,立即调整设计思路,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基础上,再将课件演示三遍,分三次让学生观察,观察分针从数几走到了数几,走了多少小格?观察时针从数几走到了数几,走了多少大格?观察时针和分针是否同时走,同时停?并思考:“1时”和“60分”之间有什么关系?中间可以加一个什么符号?
这样将学习的要求细化,学生有重点,按要求进行观察,每一个步骤学生都学得扎扎实实。
(3)重视提高教学手段的有效性。
多媒体和教具等教学手段的运用,要用在该用之处,使其真正起到辅助教学的作用。合理地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易于激发学生的形象思维,创设适宜的情境,帮助学生把抽象的知识形象化,把难点化解,使学生各种感官并用,有效的帮助教师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探索能力,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
(4)重视练习设计。
教师要依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精心选择和设计练习,提高练习的针对性;每节课要留有充足时间给学生答疑或进行小练习、小测验,实施“课堂达标”考查;教师要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病历”,以便分析学习动态,有的放矢地辅导。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探究”我们感觉到学生从中培养了能力,激发了学习的兴趣。今后我们还将继续探索继续努力

关键字:课题研究报告,课题研究报告范文,小学数学课题研究,小学语文课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