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童秀网小学教育网教育范文课题研究报告苏教版小学数学精彩细节的设计与应用策略研究

苏教版小学数学精彩细节的设计与应用策略研究

04-20 03:07:13| http://www.ertong6.com |课题研究报告|人气:352
苏教版小学数学精彩细节的设计与应用策略研究课题研究报告,

一、课题提出

细节就是教学步骤、教学过程、教学方法,细节必须解决一定的问题,带着问题入手,细节反映的就是一个过程。“加强教学细节设计,提高课堂的实效性”这一理念与新课程改革的思想是完全一致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更好的落实新课程理念。同时又是富有针对性的,细节反映的是一个完整的过程,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发展思维,提高综合素质。回顾课改初期课堂教学现状,存在着浮躁和形式化现象,为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忽视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交流讨论,回答问题,不论对错,不论语言表达完整不完整,教师只是一味地肯定。一节课下来,学生的思维能力得不到拓展,语言表达能力得不到提升,更谈不上综合素质的提高了。面对这种粗放的课堂教学局面,我们在市教研室“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课堂教学精彩细节研究”这一主课题的指导下,提出了“小学数学精彩细节的设计和应用策略研究”这一子课题,切实打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细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国内外综述

在美国80年代的教育改革中,出现了一系列新的教学模式和策略。日本从80年代初开始,已在各级各类学校中引入课程改革,在这方面美国、日本、德国、法国、加拿大等都走在了前面。近20年的实践探索与理论研究,到90年代后半期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广泛进行的学习方式变革。而要实现这种学习方式的真正变革,推进探究性学习的健康发展,在学校课程设置上必须随之转型,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探究型、研究性课程。随着国人对国外教学认识的日益加深,以及素质教学的提出,我国在90年代末期,在上海等教育发展和教育改革前沿的部分省市为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变革学生学习方式,借鉴国外发达国家的经验和做法,开展的研究性学习、活动教学、自主学习的研究等。因此,新世纪的基础教育需要加快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步伐,努力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作为基础教育的一门重要学科,在课堂教学中,以人为本,实施有效教学,在探索性、自主性、研究性的学习活动中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是课程改革发展的必然趋势。

三、课题的界定

我们认为,“教学细节”是外显的教学行为的最小单位,表现为多样的形式和复杂的结构,形成于特定的教学情境中,具有独立的教学价值和意义。对“教学细节”概念的理解,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教学细节是构成教学行为的最小单位,是教学行为的微观分解,它处于教学过程的关节点上的,对教学具有重要的推动激活、联接和延续作用。其次,教学细节是外显的,是可以从外部进行观察的教学行为或教学行为的组合,具有外显性和可观察性。建立在外显性和可观察性基础上的教学细节,是教学信息输出和输入的重要信息反馈途径,学生通过观察老师的外部行为做出相应的学习行为,老师也通过观察学生的外部行为采取相应的教学措施。正因为如此,教学细节成为特定情境中的有效教学手段,具有了重要的教学意义和价值。关注细节,其实就是关注新课程的理念能否落实到位,就是关注我们的教学行为能否根据新课程的要求重新塑造;关注细节,也是追求教学的合理化、智慧化、精确化,是教学达到一定境界后的品位与追求。

四、理论依据

1、支撑性理论 :

(1)建构主义理论:其最早提出者可追溯至瑞士的皮亚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提倡在教师指导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也就是说既强调学习者的认知主体作用,又不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传授者与灌输者;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被灌输的对象,建构主义学习环境包含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等四大要素。这一阐述为本课题研究的组织、实施有效课堂教学的策略提供了实质性理论支撑。

(2)人本主义理论:人本主义是与科学主义相对立的现代哲学思潮。到19世纪,实证主义诞生、科学主义取得了理论形态。几乎与之同时,费尔巴哈的人本主义也诞生了。人本主义讲人,讲的是个体的人,理性和感性相统一的人。人本主义理论十分注意人的个性、重视理性和感性的统一,注重人的个性发展,它与新课改“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思想相统一。

(3)人的全面发展理论: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认为,人在各个方面都具有一定的潜力,只要给以适当的外部条件,就能调动其主观能动性,使潜能和个性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这一理论认为人在各个方面只有得到充分而自由的发展,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这一理论揭示了学生在探索性、自主性、研究性学习中具有一定的潜力。

2、理论假设

课堂教学是教学的基本形式,是学生获取信息、锻炼提高多种能力和养成一定思想观念的主渠道,通过课堂教学精彩细节的的实践研究,切实提高课堂的有效性,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以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

四、研究目标

本课题试图通过教学细节的设计研究过程,让学生真实地感受、理解、掌握数学思想、知识技能的形成过程,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促进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生活能力协同发展,培养学生数学意识和创新精神,让学生真正受益。

1、通过研究,让学生经历在实际的学习过程中学会抽象的数学知识和解决数学问题的策略,提升数学素养,培养学生基本的数学思想和方法。

2、通过研究,引导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主动参与,积极思考,发展学生的推理能力和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培养学生发散思维、正向思维与逆向思维、直觉思维与逻辑思维、再现性思维与创造性思维等数学基本能力。

3、通过研究,让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使学生自觉形成对数学有好奇心和求知欲,并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数学学习活动中去,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建立自信心。形成实事求是的处事态度,培养交流合作的能力和独立质疑的习惯。

五、研究内容

随着新一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课堂教学方法、手段也随之发生的变化:以往的教师“满堂灌”变成了学生的“自主探索”,新的课堂教学更关注学生的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更好的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然而,反思之后,我们不难发现:在热闹与自主的背后,也透射出放任与浮躁,折射出一个令人深思的问题——如何精心设计和应用课堂中的精彩细节为教学服务,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让数学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

(一)、关注精彩细节设计的有效性

1、精彩细节设计要 围绕教学目标。

不是一节课哪儿都是细节设计,围绕教学目标把主要经历放在教材的关键点,设计两、三个精彩细节,在这样的细节中,让学生的思维动起来,气氛活起来,在师生互动的教学情境中,使学生学会知识,发展能力。这样的细节设计可放在教材的重点处,学生学习的难点处。

(1)、在教材重点处设计细节,强化情感体验。

对教材重点的处理,是一节课的关键。对这样的关键点必须进行充分的教学细节的预设,才能达到良好的效果。

[案例1] :《认钟表》(苏教版数学实验教科书第一册)在初步认识了钟面,会看钟面上的整时后安排如下练习:

1、给时钟配音。让学生根据钟面上显示的整时时刻,模仿钟发出的声音给钟配音。

2、小组竞赛形式,老师说整时,学生拨钟,看谁拨得又准又快。

3、拨一个自己喜欢的整时,并说说这个时间你一般在干些什么?

其次在巩固深化环节安排了这样的游戏练习:

游戏一:猜时刻,根据老师说出的信息猜猜大约是几时。

游戏二:做修理工,根据给出的时刻给残缺的钟面装上时针或分针。

游戏三:边说时刻边跟着音乐模仿天线宝宝的动作,显示动画:

天线宝宝几时起床开门(6时)吃奶酪,一看几时了?(7时)来到天线宝宝乐园,大约几时?(大约8时)先玩球(9时),再爬山,几时啦?(10时)午餐(11时)。躺在草地上休息一下,大约几时?(大约12时)一觉醒来(大约2时),玩滑滑梯(3时),跳舞(大约4时),看马戏表演,(5时)不早了,太阳下山了,(6时)回家啦。

[分析]:教师围绕着“让学生会认整时和接近整时的时刻”这一教学重点设计了练习,并且给这些练习穿上了五彩的花外衣,“给时钟配音”、“拨钟”、“做修理工”、“模仿动作”等等,这些新鲜的名词符合学生喜欢新奇事物的心理特点,始终吸引着他们。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消除了乏味,不知不觉地一步一步达到了教学要求。

 (2)、在教材难点处设计细节,提高学习效率。

 教学难点学生不易理解,在这样的关键环节教师一定要做充分的教学预设,根据教材的特点,学生的接受能力,设计教学细节,才能达到良好效果。

    [案例2] :《循环小数》导入情景创设:

教师首先给学生讲了一个故事,故事的内容是这样的:从前有座山,山里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老和尚对小和尚说,从前有座山,山里有座庙……讲了两遍后,老师问学生:“这个故事你们能接着讲下去吗?”“能!”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兴趣盎然地接着讲了起来:“从前有座山,山里有座庙……”“这个故事能讲完吗?为什么?”

[分析]:教学“循环小数”时,教师虽然强调“循环”就是反复不断地重复出现,但大多数学生不易理解“循环”的真正含义。课始教师巧妙地孕伏,关键时刻巧妙地发问,学生就很容易理解 “循环”的真正含义,突破了教学的难点。

2、精彩细节设计要有大问题做统领。

细节设计不是通过小而碎的问题,用问答的形式让学生在老师问题的牵引下,完成教学任务。这样的教学过程缺少整体性,失去了教学生命的活力。细节也要有整体性,每个细节都是一个完善的整体。整体是细节组成的整体。细节设计只有在整体框架下才有生命基础。在整体统领下的细节中,要有一个具有较大容量的问题做牵引,给学生自学、思考、交流的时间,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充分的发挥,教师用小问题做铺垫,引领学习过程向纵深发展。这样的细节设计才是一个完整的过程,反对大问题不提,都是小问题。

[案例3] :《认图形》(苏教版数学实验教科书第二册)教学片段:

师:小朋友们,你们认识这些物体吗?

师:请大家在学具袋中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积木拿在手中,看一看,摸一摸其中的一个面,说说自己看到的和摸到的是怎样的。

师:你刚才看到的这些面都在物体上,你们有没有办法把它们记在纸上呢?同桌讨论,在全班进行交流。学生汇报自己的方法

师着重推荐画的方法:让学生将照样子描一描的方法演示给全班同学看,教师注意提示学生积木要紧紧按着不能移动,笔要紧紧贴着积木的边,同时用课件再演示一遍。

[分析]:这样的细节设计,总体方向明确,细节层次清楚,有学生思考、交流、操作的时间,有教师引导提升的过程,是较为理想的细节设计。

3、精彩细节的设计要力求真实。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情境创设中,强调创设尽可能实在的真实情境,因为真实的情境接近学生的生活体验。

[案例4] :有位年轻老师。上完平均数的意义后,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

师:大家想去春游吗?

生:想!(大家异口同声地大声回答)

师:出于安全考虑,学校只同意我们在江郎山、仙霞关、浮盖山、月亮湖四个景点作一选择。老师考虑了一下,决定选择游客最少的一处作为我们春游的景点。我想请同学们帮忙完成这项工作。接着,老师出示了各景区最近一周的游客人数统计表,让学生计算各景区最近一周平均每天的游客量。整堂课,学生们都非常活跃,学习积极性很高,也取得了较好的学校效果。但在下课之后,当学生知道刚才老师说的都不是真的,大家都表露出了失望的神情。

 [案例5] :同样也是“平均数的意义”的教学,某教师在本节课的前一周有意的安排了一次以小组为单位的班级歌咏比赛。在教学中,他创设了这样的情境:上周歌咏比赛的成绩已经出来了,请同学们来看看哪个小组的成绩最好。出示:

组    别

评委1

评委2

评委3

评委4

第一组

96

94

97

94

第二组

95

96

96

92

第三组

94

95

97

94

第四组

96

94

96

93

[分析]:情境[4]编造了学生比较感兴趣的情境——春游,让学生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去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让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联系,从设计意图分析,是好的。但这毕竟是一个“假情境”,可以想象,以后学生面对这种人为编造的“假情境”,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探究问题的主动性是不可充满激情的。而在情境[5]中,教师创设的是一个学生亲自参与过的生活情境,他们一定急于知道比赛结果,这就能很好的激发他们求知的欲望,更能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

   (二)、科学处理精彩细节“预设”与“生成”间的关系。

(1)及时调整预设,给生成腾出空间

课堂教学是千变万化的,再好的预设也不可能预见课堂上可能出现的情况。课堂上一旦出现有效的生成,教师就应该及时调整好自己的预设,给生成腾出空间。当然,能不能合理处理还需教师临场应变的能力,大凡特级教师名师上课艺术与一般普通教师的最大区别就是他们善于抓住并利用好学生生成的资源,这也是一堂精彩有效的课的重要决定因素。

[案例6]教学“通分”这一概念时,教师创设一个思维情境:

师:怎样比较2/5和4/7的大小。生1:可以利用画线段图方法进行比较大小。

所以2/5 <4/7                                                        

生2:如果每题都画图太麻烦了,而且有的分母较大的分数很难画,可以根据分数和除法关系到把分数化成小数进行比较。

2/5=2÷5=0.4  4/7=4÷7≈0.57

因为0.4<0.57,所以2/5<4/7

生3:现在2/5和4/7的分母不同,不能直接比较大小,可以把2/5和4/7先化同分母数再比较大小。

2/5=14/35   4/7=20/35,因为14/35<20/35,所以2/5<4/7

师:这种方法具有普遍意义。(同学们投去了赞许目光)

根据预设,此时可以顺理成章地引入通分的概念。但受生3的影响,很多同学也积极思维,课堂气氛异常活跃。一生站起来:老师还有别的方法。“真是节外生枝”,如果生拉硬扯把学生回到既定的教学路上,效果不一定好。于是我奈下心故做惊奇的说:有吗?你能说说是怎样想的吗?

生4:  也可以化成同分子的分数比较大小:

2/5=4/10,4/7=4/7,因为4/10<4/7,所以2/5<4/7  。而且如果比较两个分数分母较大,分子较小的时候,用这种方法很简便。(这时教室里爆发出一阵热烈的掌声)接着,又有学生提出不同的方法。

生5:  根据距离整数1的远近比较大小。

1-2/5=3/5   1-4/7=3/7,因为3/5>3/7,也就是说2/5距离1更远,所以2/5<4/7。

生6:利用1/2做桥梁,比较大小。

2/5<2.5/5,也就是2/5<1/2,4/7>3.5/7也就是4/7>1/2,所以2/5<3/7。

 

┄┄┄

教室里发出阵阵的掌声,学生思维活跃,课堂时间进入大半。此时如果再讲解通分内容肯定完不成任务,怎么办?干脆顺着学生思路这节课就学习怎样比较异分母分数的大小。

师:你们想了这么多种方法,各有各的优点,现在这里有几道题,你选择一种最佳方法比较大小。

①5/8和7/12 ②2/999和3/998  ③1998/1999和1997/1998

学生很快选择简便的方法,有了正确的答案。

[分析]:整堂课真是“意外收获”,这种“意外收获”,只有当课堂氛围非常好,师生互动热烈,思维极度活跃时,才有可能出现,在这个教学过程里,要舍得花时间,让学生暴露思维过程,适时调整教学进程,使数学课堂成为有生命的课堂。

(2)尊重学生的生成,给学生的生成营造氛围

如果每次学生有了创造的火花,有了有价值的生成,而教师给他的则是失望和不能满足的信息,学生的主动、积极思维就会磨灭,这样培养学生显然不是很有效。所以,在教学中,当学生有了火花生成时,不要被这种火花电倒,应该采取积极的鼓励态度,如果学生的这种火花在课堂上无法进行研究或展开的,则留到课余或其他条件成熟时再研究,而这个过程需要教师全程参与和关注,不要简单的布置学生下课之后再研究,然后就不了了之,学生由于受到年龄、心理方面的影响,不可能会再进行进一步的研究,一次机会也就这样消失了。而在课堂中能研究的、能放大的,则必须敏感的捕捉和利用起来,要让学生有这样的感觉:无论是课堂上能研究的还是不能研究的,只要是我提出来的而且是有价值的,老师都会很重视,而且会和我一起想办法创造条件去进行研究。时间一久,学生的智慧潜能会火山爆发般吐露出来,这时不让学生去自主研究也不行了。

[案例7]:学会通分进行比较分数大小的一堂课结束后,教师问:用通分的方法比较分数的大小同学们还有哪些问题?此时一生站起来说:老师,比较分数的大小有多种方法不一定要用通分的方法,为什么专门要学习通分的方法呢?师:你的问题很有价值,通分的作用除了可以比较异分母分数的大小,还可以解决其它数学问题。教师随手在黑板上写两道题:1/2+1/3   5/6-2/5。

师:你会计算吗?如果利用我们今天学习的知识你会解决吗?请同学们课下研究。

[分析]:有了这个问题课下有的同学尝试,有的几个同学讨论,气氛非常热烈。许多同学要求下一节课回报计算的方法。这部分内容本来是下一单元教学内容,要等一段时间才能学习,为此,教师改为提前学习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收到了异常好的教学效果。

(3)在“预设”中给生成留足空间

在教学中,预设是必要的,因为教学首先是一个有目标、有计划的活动。教师必须在课前对自己的教学任务有一个清晰、理性的思考与安排,但同时这种预设是有弹性的、有留白的预设。因为教学过程本身是一个动态的建构的过程,这些由学生的原有经验、知识结构、个性等多方面的复杂性与差异性决定的,因此,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充分考虑到课堂上可能会出现的情况,从而使整个预设留有更大的包容度和自由度,给生成留足空间。

综上所述,课堂教学并不是不可捉摸、无法控制的。尽管教学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教学的生成性并非意味着不需要预设,而是教师需要不断在预设与生成中寻求一种平衡。

(三)、在精彩细节的应用中要关注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课堂提问是小学数学教学中进行启发式教学的一种主要形式,是“有效教学的核心”,是教师们经常运用的教学手段。然而,由于诸多原因,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出现,不该问的而问,低效的重复性应答式的提问,以问代讲形成满堂问等现象还较为常见,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课堂教学效益的提高。如何增强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值得我们去探索。

1、问题要少而精

曾经在一本书上看到这样一个案例:某市一位教育局局长在随堂听课中,细心地记录了任课教师在一堂课中提问的数学,课后统计居然达到了120个之多!还有一本书上也有类是的介绍:一次随机课堂调查中,一位教师在课堂某一时间段短短5分钟时间里,居然随口问了38个问题,学生也相应地作了38次回答!这样的问题有何价值?答案不用多讲。

[案例8] 在教学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时,两位教师设计的问题如下:

1、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什么样的图形?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底、高和三角形的底、高有什么关系?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和原三角形面积有什么关系?怎样求三角形面积?为什么要除以2?

2、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可以拼成我们以前学过的长方形、正方形或平行四边形吗?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底、高和原三角形的底、高相等吗?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原三角形面积的几倍?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怎样计算?三角形面积又怎样计算?三角形面积为什么要除以2?

[分析]:相同的内容,不同的提问,所能收到的效果也是不同的。相比之下,前者所包含的思考容量较大,更能激发学生的思维,突出了平行四边形与三角形各部分之间的关系这个重点,达到了教师问得精,学生想得深的效果。而后者的问题显得过于直白,不利于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对问题进行分析推理,自主的去探索,逻辑思维能力得不到有效培养。

2、问题难度要适度

难度是指问题的深度与广度,难易适度就是指问题要切合学生实际。控制难度要考虑三个因素:一要切合学生的知识基础。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当问题要求的知识与学生已有知识缺乏有意义的、本质的联系时,问题就显得太难了。二要符合学生的实际水平。教师设计的问题要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通过积极思考都能解答。三要考虑问题的解答距。心理学家把提出问题到解决问题的过程,称之为“解答距”,并据此将问题分为四个级别:微解答距(不用思考,看书即可回答)、短解答距(书本内容的模仿与简单变化)、长解答距(原有知识的综合运用)、新解答距(采用自己独特方式解答)。教师设计问题时要合理调配四种级别的问题,一般情况下,要以后两种问题为主。这样的问题经验性重、联系性紧、趣味性浓、探究性大、穿透力强、覆盖面广。

六、研究方法

1、实验总结法:设实验班,确立实验对象,进行有控制的实验并及时总结。

2、文献研究法:主要研究国内外关于课堂教学有效策略的理论和经验。

3、行动研究法:在实验班进行探索研究,总结出方法即在其他班级进行验证,在探索、验证的过程中不断修改完善实验方案。

4、对比法:定期对实验班和对比班的学生进行对比,及时总结得失。

5、访谈法、调查法:通过对学生的访谈、调查,了解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情感,以便更好的开展研究。

七、研究成效

(一)、通过研究,促进了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和学习方式的转变。在“以学定教,以教促学”这一核心理念的指导下,课堂中教师的教学行为有了明显的转变,由此带来的是:学生学习和生活的联系得到了沟通,学习的兴趣得到了提高,学习的差异得到了尊重,学习的空间得到了拓展,学习的潜能得到了开发,良好的学习习惯得到了培养。更重要的是,学生的学习态度和自主意识得到了明显的转变,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正在逐步形成。

(二)、通过研究,转变了教师的观念,促进了教师专业知识的发展。

1、自本课题研究以来,我校的数学老师学习了大量的相关课题研究资料与理论知识,有利的促进了教师专业化成长。

2、通过研究过程中各种方法的尝试,提高了教师教学行为的有效性。形成了有效使用教材、开发课程资源和动态生成的策略;提高了小组合作学习和课堂提问的实效性;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提高了教师的教育机智;加强了教师对课堂教学的反思,促进了教师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的发展。

(三)、通过研究,使学校数学课堂教学呈现出新的特色。

(四)、通过研究,取得了全校推广研究的经验。

八、今后研究方向

苏教版小学数学精彩细节的设计与应用的研究经过三年的实验,我们已经取得初步成效,但作为一项具有较强的操作性与实效性的课题项目,今后还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扎实的后续研究:

1、主导精神不变。

我们将倡导精彩细节设计为的是更好的落实新课程理念,深化课程改革。使课程改革不再是空洞无物的。要做好某一件事必须有一种方法,才能把这件事做实、做好,精彩细节设计的研究就是实施新课程理念的有效措施。同时,我们还要强调细节设计要不偏离课程改革,不偏离新课程理念。我们设计的每一个细节都要想到学生的发展。要体现让学生在细节中学会知识和技能、在教学细节中形成能力和综合素质,在教学细节中陶冶情操,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注重研究细节的三个特征。

细节设计必须具备三个特征,才是成功的细节设计,才能很好的完成教学任务,才能提升教学现场的品位,才能开掘教学的深层意蕴,才能实现教学的潜在意义。这三个特征是:教学细节的过程性、完整性特征;教学细节的主导性、互动性特征;教学细节的层次性、深刻性特征。今后会注意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形成自己细节设计的特色,能辨别什么样的细节设计是好的,是符合教学规律的,是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的,是符合新课改的理念的。

3、 注重研究细节的形式。

教学细节的设计不可能千篇一律,它是不断变化的,随着教学的不断发展,会有新的更为精彩的教学细节出现。有的教学细节在这节课中很精彩,效果很好,如果你用这个方法在另一节课中进行细节设计,效果也许并不理想。所以,今后还要研究细节设计的形式。从课的结构上看,包括:导入部分的细节设计,小结部分的细节设计,过渡部分的细节设计等。我们可以把这些作为细节设计需要解决的问题来深入研究,寻找有效教学细节设计的规律,形成一定的方法,使这些环节更为精彩;还可以从教学内容上寻找教学细节设计的点。还可以从落实三维目标入手,在学法指导处,能力训练处,情感体验处进行教学细节的设计,通过细节更好的实现三维目标。

总之,精彩教学细节设计的研究是一个永恒的课题,需要我们不断的学习和研究,需要我们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只有这样才能推动教学细节设计的研究不断发展,才能使我们的课堂教学更具科学性和实效性。

 

关键字:课题研究报告,课题研究报告范文,小学数学课题研究,小学语文课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