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童秀网小学教育网小学科学小学科学教学案例粤教版四年级科学《声音的产生》教学案例

粤教版四年级科学《声音的产生》教学案例

04-03 18:59:04| http://www.ertong6.com |小学科学教学案例|人气:948
粤教版四年级科学《声音的产生》教学案例小学科学教学案例,

《声音的产生》教学案例

 

【教材说明】《声音的产生》是粤教(科技)版小学《科学》教科书四年级上册《振动与声音》单元的第一课。本课活动内容是按照“制造声音,获得感性认识,形成‘任务驱动’的学习目标,设计方案,进行探究实验,得出结论”的思路编写的。目的在于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从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想办法解决问题,从而归纳概括出声音产生的原因。

【设计理念】《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指出:“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的,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围绕“科学探究”这一主线展开:提出问题——进行预测——试验探究——得出结论——指导实践。通过这样一个活动过程,调动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积极性,产生科学探究的热情。

一、教学目标及能力培养

1、科学探究目标:能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声音的产生作假设性解释,提出自己的猜想;能提出进行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设计实验方案验证猜想;能用简单的实验器材做声音产生的实验;经历“假设---实验验证”这一科学的探究过程。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探究过程中,有乐于观察、善于发现的欲望,体验合作与交流的快乐;体会到科学探究中要尊重事实;养成在实验过程中既动手又动脑的好习惯,懂得不要在公众场所制造声音,从小养成讲社会公德,讲文明的好习惯,做个合格的小公民。

3、科学知识目标:知道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

二、教学准备:

1、学生准备:搜集各种能发声的物体。

2、教师准备:锣、小镲、三角铁、钢尺、铃铛等。

三、教学重难点:

把声音是如何产生这一问题,转化为观察发生物体有什么变化。

 教学课时:一课时

四、教学过程

1、创设教学情境,产生问题,形成教学目标

创设教学情境:学生倾听声音

同学们都保持安静,用耳朵认真倾听,你都听到了外界的哪些声音?

提问:你听到了什么声音?

结合学生的回答小结: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声音的世界里,每天,各种各样的声音伴随着我们,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声音王国,去探索有关声音的奥秘。

提问:同学们最想探究有关声音的什么问题呢?

学生可能出现的几个主要问题:

(1)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2)我们人耳是怎样听到声音的?

(3)声音是怎样传到我们人耳的?

(4)为什么有的声音悦耳动听,有的却很难听?

 赞赏肯定的同时有选择地摘录学生提出的问题,从中确定本节课研究的主题:“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并说明其他的问题会在本单元以后的学习中都会研究到,也可以课后去查找资料,自己先行研究。

(这个环节设计的目的是形成“任务驱动”教学的学习目标,由学生自己产生学习目标“声音是如何产生的”,这样也可以更好的增强“任务驱动”法中学生的学习动力)

2、制造声音,提出猜想

(1)教师讲述:“声音是如何产生的呢?”请同学们带着这个问题,用不同的方法制造声音。

(2)学生活动:利用带的文具和自己的身体用不同的方法制造出各种声音(通过这个活动可以进一步强化学生对发声物体的感性认识,为后面的猜想打下基础)

(3)学生活动完毕后,提出问题:你用了哪些方法来制造声音?

学生回答

(4)教师结合学生的回答,板书:用碰撞、摩擦、吹、弹、拨等方法可以使物体发出声音

教师讲述:用不同的方法都可以让物体发出声音,说明用不同的方法让物体发声时,发声的物体一定发生了某种变化,正是这个变化导致物体发出声音。

(5)教师演示:敲锣

边演示边讲解:敲击锣时,如果锣不发生某种变化,就发出声音,那么不敲的时候,鼓也没发生变化,鼓也应该发出声音,但事实上不敲的时候,锣不会发出声音,(其他的发声物体我们也可以这样分析)可见物体发出声音时,一定发生某种变化。

www.ertong6.com (通过这个环节,把“声音是怎样产生的”这个大的问题,转化为“观察发声物体有什么变化”这个更加具体的问题来,使问题的研究更具体,更明确。)

教师提问:物体发声时,发生了什么变化呢?请同学门带着这个问题彼此交流一下自己的看法?

(6)学生交流讨论

交流完毕后,提问:“请同学根据已有的经验,提出你的猜想。”

学生回答

板书学生的一些猜想

3、学生分组实验,验证猜想,得出结论

A、教师介绍实验材料的名称

B、小组讨论:确定实验方法

C、小组汇报实验方法

强调实验的要求:①明确实验目的——物体发声时有什么共同的变化

体验——你是如何让物体发声的,你触摸发声的物体时,请体会感觉。

②完成好实验记录表

D、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E、实验完毕后,小组汇报实验结果(通过投影展示实验记录)

根据学生的实验结果进行总结:物体发声时,都发生了一个共同的变化:在振动。

板书: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4、拓展活动

A、如何让发出声音的锣,立刻停止发出声音?

学生演示,并回答:

结合学生的回答总结:物体振动产生声音,物体停止振动,声音也就停止。

B、模仿声音活动

提问:你知道人发声时是哪儿在振动吗,

结合学生的回答小结:是我们的声带在振动。请用手摸摸声带,感受发

声时声带的振动,声带振动人就能发出声音,如果声带坏了人就不能发

出声音。同学们要保护声带,不要大声喊叫。

5、结合声音引发的一些问题,渗透德育教育

A、大声喊叫,大声喧哗不仅不利于保护声带,还会引发其他的问题

B、:讲述:假如在安静的画廊,你正非常有兴致的欣赏一幅画,这时候旁边的人手机响了,大声的打电话,你的感觉如何?你对这个人有什么看法?

学生讨论,发表自己的看法

C、提问:在生活中,你是否有这些类似的行为?在今后的生活中我们应该怎样做?

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D、教师总结:在一些公众场所,避免大声喧哗,影响他人,从小养成讲社会公德,讲文

明的好习惯,做个合格的小公民。

【板书设计】

声音的产生

敲、打

锯、弹

摩擦            振动         声音

碰撞

五、教学点评及反思:

探究活动的设计,体现了科学课标中的“科学探究既是科学教学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手段”。学生在亲自动手做的过程中学到了知识。并且探究过程的设计具有层次性,例如在探究声音产生的原因时,先设计了一个学生动手制造声音的活动,在此基础上再一次猜想声音产生的原因。交流时发现学生的注意力停留在对物体施加外力这一因素上,及时加以引导后,再放手让学生探究,学生的注意力由外力转移到发声物体的变化这一根本原因上来,也就是由现象到本质,交流时对于结论“物体振动产生声音

www.ertong6.com ”的得出就是水到渠成的事了。

学生的小活动,教师一定要参与到里面,了解学生的情况,指导他们

分组时,事先要有器材管理员,这样学生分组活动的时候,比较好控制,(给听课的教师感觉也好)

学生分组实验的时候,一些注意事项可以事先板书在黑板上,或者用PPT的形式,避免讲解时 过于罗嗦。板书的时候,如果学生不好控制,可以告诉学生,要把学生的发现写在黑板上,请同学们在老师写的时候,一边跟着读。这样教师在板书的同时,课堂纪律就有了保证

关键字:小学科学教学案例,三年级科学教学案例,科学课教学案例